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题稿.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背景:大动荡与大变革 关注问题:如何治国济世(社会稳定与富国强兵) 1.儒家: “仁”—广泛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春秋晚期): 仁; 礼(强制规范); 为政以德; 办私学和整编经典(六经) 适应解决的社会问题: 国家统一后的长治久安(缓解阶级矛盾,调节人际关系,规范行为),不大适应富国强兵的需要. 2.孟子(战国中期):---仁发展为政治学说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浩然之气的人格精神. 3.荀子(战国晚期):---集大成者 仁义;王道;---礼法并施 君舟民水; 性本恶; 4.老子:春秋晚期 “道”的本原论;---自然哲学 辩证法思想—人生哲学 无为而治—政治 5.庄子:战国 齐物; 逍遥;(旁观、超然、无所侍) 天人不相胜; 侧重解决问题: 哲学和思维方式 6.韩非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术、势) 变法革新 解决问题: 富国强兵和大国统一 7.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解决问题: 代表下层民众的诉求,不符合时代需求. 三、宋明理学 1.背景 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社会动荡; 传统的儒家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唐宋以来三教合一;(冲击与调和) 提出:二程 集大成:朱熹 2.内容:将对宇宙、自然与现实的探究相结合 理: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遵循的原则.(宇宙、社会与人三位一体) 方法:格物致知(理) 、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3.理学分支 背景:社会矛盾的尖锐 内容: 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内心反省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限制君权(言论自由,下监督上) 倡导法治, 取代人治。 顾炎武: 经世致用;(考证学术、理论练习现实) 保天下。 王夫之: 唯物论:理在气中(物质世界); 4. 17—18世纪中、法启蒙思想的不同点 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市民阶层的要求--改良的方式“开明政治”---影响后世政治斗争 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革命的武器和建国的理论 考点三 经世致用的古代科技 一.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到北宋活字印刷 指南针:战国“司南”到北宋罗盘针 火药:炼丹家发明,唐宋用于军事 二.数学 《九章算术》,东汉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圆周率 三.天文 古代日月食、太阳黑子等天象观测与记录; 《石氏星表》; 浑仪、简仪。 四.历法 《夏小正》、郭守敬的《授时历》 五.农学 《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六.医学 《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考点四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1.中国古代文学 2.汉字与书法艺术: 第3讲  古代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 (三)意义: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学术文化、哲学基础、道德准则、政治理想等) (四)古希腊人文主义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不同 古希腊:人是主体--社会服务于人--人文精神---走向民主 儒家思想:社会是主体---人要服务于社会----走向集权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背景:一个统一的大国的稳定和巩固问题 内容:董仲舒的新儒学--大一统的和谐社会 (1)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社会稳定:“三纲五常”。 基础:儒家、阴阳家、道家、法家等 独尊: 起用儒学家参政; 儒学垄断教育; 兴办太学和地方学校. 四、明清儒家思想的活跃 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 理学和科举考试的僵化与严苛;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 2.内容:批判政治和思想的束缚。 李贽:否定绝对的权威与神圣;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物质、个性,万物不生与一等) 七. 古代科技与近代科技有何不同? 农业经济----经验总结、应用性 工业经济--- 理论科学—技术 魏晋:由自发--自觉; 隋唐风格多样; 宋代追求个性; 明清世俗化 特点 行书 草书 楷书 书法 趋势 发展 脉络 汉字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由繁到简 完善于魏晋, 盛行于唐朝 成熟于东晋 汉晋完全成熟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