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途径》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液循环途径》教学设计.doc

《血液循环途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血液循环途径》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九章人体内物质运输第二节血液循环中的第三个问题。血液循环途径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点教学内容,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等内容。通过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体消化后所有营养物质都是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通过本章第一节学习和第二节前面两个问题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的类型及结构特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这些内容都是学习血液循环途径的基础,而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呼吸、排泄和体液调节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建立密切联系并奠定基础,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生物学观点。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探究,培养学生认识到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可以探究微观世界的运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情况,提高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血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四、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五、设计思路:   1.情景切入:血液循环的发现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生命奥秘的欲望。   2.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对血液流动产生感性认识。   3.演示实验:通过改进,进一步直观反映人体内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   4.自我介绍和游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个人安静状态时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1小时由心脏泵出的血液达245千克,24小时由心脏泵出的血液可达5880千克。   质疑:如此大的血量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1:来自食物、饮水。   生2:静脉中所储存的。   生3:这不可能,因为一个人每天的食物根本没有这么多,体重也不可能这么重。   师:16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在否定了许多假设之后,大胆提出了一个设想:血液可能是在体内循环的。这与当时流行的言论格格不入,于是便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他被认为是疯子,他开的私人诊所也由门庭若市而变得冷冷清清。哈维最后在贫困和孤独中去世。后来的事实证明,哈维的理论与现代的研究完全吻合。那么血液在体内是如何循环的呢?   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教师提示:血液实际流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吗?   生:正好相反。因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倒像。   学生开始活动,按课本提示进行,5分钟后大屏幕展示:动画“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   问题: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哪种血管,是怎样区分的?   学生小组讨论:血流速度快,逐渐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慢,逐渐汇合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教师质疑:血液流动方向呢?   学生小组讨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尾部流向头部,实际是由头部流向尾部的血管是动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头部流向尾部,实际是由尾部流向头部的血管是静脉。   提醒学生:将鱼放回水中,不要损伤鱼。   教师质疑:刚才我们看到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那么所有血管内的血液颜色是否都是鲜红的呢?   演示实验: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变化。   1.实验材料 制氧气装置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一套,量筒两个,杯子一个,竹筷一根。 2.实验方法   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若干毫升,再制取不凝固的血液。方法是,取少量鸡血,把血液装入杯子内,立即用竹筷搅拌杯内血液,搅拌6~10分钟后,竹筷上便缠有一团团的丝状物,把竹筷上这些丝状物质去掉,继续搅拌,直到再没有丝状物在血液中出现为止,这样制得的血液就不会凝固了,可以供做实验用。再将血液分成两份,分别倒入两只量筒内。   (1)把制得的氧气通入血液中,可观察到量筒中的血液有气泡生成,紧接着血液呈现出鲜红色。(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进去的少量氧气结合生成为氧合血红蛋白。含氧合血红蛋白的血液是鲜红的。)   (2)向另外一只盛有血液的量筒里通入制好的二氧化碳气体,结果我们发现当二氧化碳气体进入量筒中的血液里后,血液瞬间变成了暗红色了。(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入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含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血液呈暗红色。) 通过上面两个演示实验,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动脉血、静脉血的理解。   教师质疑: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   生: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时与氧气结合,而使血液变得鲜红,这样的血叫做动脉血;在氧气浓度低时与氧气分离,而使血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