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110525课件.ppt
“如果能够给农民现代的科技,现代的生产手段,即使落后地区的农民,也可以点石成金,把农业变成现代的产业”。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 §7-1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一、农业劳动的特点及合理组织利用的要求 1.农业劳动的季节性 2.农业劳动的分散性 3.农业劳动的多样性 4.劳动成果的不确定性。 §7-1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7-1农业劳动力合理利用的途径 §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 §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 §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 §7-1农业劳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 关于刘易斯观点的进一步的说明: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劳动力丰富,新增劳动力以“自然就业”的形式进入生产。 农村总是按总人口平均分配总产量,维持自己和家庭最低限度的生存消费——“最低生存费用” (下页图中射线OF上的斜率)。 传统农业部门没有资本,土地有限,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原理,有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低至零,即“零值劳动力”(下页图中的L2L3),是多余的。 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虽然大于零,但小于最低生存费用,这部分劳动力也是多余的——“伪装的失业(下页图中的L1L2)。 “零值劳动力”(L2L3);“伪装的失业(L1L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估计 一个经典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钱纳里和塞尔昆“多国发展模型” 本 章 课 堂 讨 论 议题 农业劳动力剩余与民工荒 两代农民工转移的比较 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方法:在小组讨论基础上 每班选2个发言人,发言10分钟,补充3分钟 每班选1个评论员,评论5分钟 成绩 优秀发言人和优秀评论员,计入平时成绩。 关于霍利斯·钱纳里(Hollis B. Chenery): Hollis B. Chenery(1918–1994)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世界银行经济顾问。 1918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洲,195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52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执教。1960至1965年任美国国际开发署助理署长,1965至1970年在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任经济学教授,1970至1972年任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的经济顾问。1972至1982年任世界银行负责发展政策的副行长。他还是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会员、美国文理研究院研究员。 第二阶段:79年之后 基本情况 简单评价 无论是从人口比重来看,还是从就业比重来看,转移速度都非常快。1979-2002年的23年时间里,农业部门就业比重从70.5%下降到50%,人口比重从82.08%下降到60.91%。 从转移的绝对量来看,年均转移555万人,年均增幅达到9.8%。但是,农村人口基数仍然庞大,且不可能减少。表明,转移的压力仍然很大。 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农业部门下降的劳动力,主要转移到了第三产业部门。 三、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56 55 57 44 45 43 33.5 39.9 43.3 51.1 47.5 48.9 15.4 12.6 11.7 39.09 42.99 43.9 60.91 57.01 56.1 2002 2005 2006 55 45 34.1 50.1 15.8 37.66 62.34 2001 54 46 33.4 50.2 16.4 36.22 63.78 2000 53 47 33 49.4 17.6 34.78 65.22 1999 52 48 30.1 49.5 20.4 30.48 69.52 1996 49 51 32.7 47.4 19.9 27.99 72.01 1993 47 53 31.3 41.6 27.1 26.41 73.59 1990 40 60 32 43 25 26.21 73.79 1989 38 62 28.5 43.1 28.4 23.71 76.29 1985 31 69 21.4 48.5 30.1 19.39 80.61 1980 29 71 23.7 48.2 28.1 17.92 82.08 1978 非农业 农业 第三产业 工业 农业 城镇 乡村 就业结构 产值结构 人口比重 1978-2005年间中国人口结构、产值结构和就业就构的变动情况 单位:% 第二阶段:79年之后 基本情况 简单评价 第一,静态观察:人口比重、就业比重以及产值结构之间仍然维持着一种偏差性结构。比如,2002年。 第二,比较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对变化速度:虽然都经历了一个快速下降阶段。但是,农业人口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产值下降速度(下图)。表明,农业部门滞留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 三、我国农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