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六地形图测绘与应用浅析.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1 地形图的比例尺、分幅和编号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图上一段直线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实际长度 之比,有数字比例尺,图示比例尺。 1:500、1:1000、1:2000、1:5000地形图—— 大比例尺地形图 1:1万、1:2.5万、1:5万、1:10万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 1:25万、1:50万、1:100万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采用矩形分幅法,它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采用矩形分幅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一般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其西南角的坐标X=3530.0km,y=531.0km,所以其编号为“3530.0—531.0”。 某些工矿企业和城镇,面积较大 ,而且测绘有几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编号时是以1:5000比例尺图为基础 ,并作为包括在本图幅中的较大比例尺图幅的基本图号。例如,某1:5000图幅西南角的坐标值x=20km,y=10km,则其图幅编号为“20—10”,这个图号将作为该图幅中的较大比例尺所有图幅的基本图号。 2、梯形分幅和编号 梯形分幅是按经线和纬线来划分的。左右以经线为界,上下以纬线为界,图幅形状近似梯形,故称为梯形分幅。 依比例符号 不依比例符号 半比例符号 3、填充符号 用以表示农业场地、森林植被等而均匀填绘于地类界轮廓内,其轮廓大小按比例尺测绘,而充填的单个符号即不表示地物的大小,也不表示地物的实际位置,称为充填符号该类符号。 1、地貌的基本形态 地貌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由于地壳成因与结构不同(内力作用)以及侵蚀作用(外力作用),形成了如今较复杂的地表自然形态。地貌的基本形态可归纳为平地、丘陵地、山地和高山地。 2、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 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距越小,表示的地貌细部越详尽; 等高距越大,地貌细部表示就越粗略。 等高距太小会使图上的等高线过于密集, 从而影响图面的清晰度。 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等高线平距d, 相邻等高线间的地面坡度—— 同一幅地形图,等高线平距大,地貌坡度小; 反之,坡度愈大。 ① 首曲线——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0.15mm细实线。 ② 计曲线——0m起算,每隔四条首曲线 加粗的一条等高线称为计曲线,0.3mm粗实线。 ③ 间曲线——坡度很小的局部区域, 按1/2基本等高距加绘一条等高线——间曲线。 用0.15mm宽长虚线绘制,可不闭合。 同一幅图内,基本等高距相同;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就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 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 且与山脊线、山谷线垂直相交。 6.3.1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3、测图板的准备 4、展绘图廓点及控制点 6.4 地形图的检查与验收 6.4.1自检 自检的主要内容有:使用仪器工具是否定期检校并合乎精度要求,控制测量成果是否完全可靠;图廓、坐标格网的展绘是否正确;控制点平面位置和高程注记是否正确。 6.4.2提交资料 测图工作结束后,需将各种有关资料装订成册或整理妥当,以供总的全面检查与验收,上交资料分为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及技术总结三部分。 6.4.3全面检查 内业检查 、外业检查 6.2.2 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地面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3、等高距 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 4、 等高线分类 5、等高线的特性 6.3 地形测图 地形测图的工作程序,遵循 “ 从整体到局部,先 控制后碎部 ”的原则,在控制工作完成后 ,就可以利 用测量仪器,依据图根控制点测定地物、地貌特征点的 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正射投影方式、规定的比例尺和 符号缩绘在图纸上。 1、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抄录 2、仪器和工具的准备 5、图外方向线的展绘 1、经纬仪测图法 6.3.2 地形测图的方法 电杆 27.55 25.7 16 24 +2 34 87 26 2.42 0.257 4 屋角 25.26 37.4 327 36 -3 00 93 00 1.60 0.375 3 屋角 25.70 51.4 172 40 -1 45 91 45 1.55 0.514 2 屋角 22.81 75.7 114 00 -3 28 93 28 1.42 0.760 1 附注 高程 m 水平距离m 水平角 (? ′) 竖直角 L(? ′) 竖盘读数 (? ′) 中丝读数m 尺间距 m 点号 测站:B 后视点: A 仪器高 i=1.42 m 测站高程 HB=27.40 m 2、数字化测图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