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中国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中国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农民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农民越来越多地失去了他们原来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边缘弱势群体——失地农民。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不合理,失地农民拿到的土地补偿金或安置补助费非常有限,一方面有限的土地补偿金和安置补助费经常不足以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有限的土地补偿金和安置补助费坐吃山空后,他们的社会养老保障缺失这一核心问题越来越突出。应对这一问题制定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失地农民 养老保障 对策 开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起了巨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被征地农民所采取的补偿安置措施适合于当时的条件,农民“以土地换就业”,得以无条件地进入城镇社会福利体系,从而消除了农民因失去土地而带来的养老、就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的幅度会越来越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农用地被征用。这一过程中迅速催生出一个新的社会边缘群体——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是指为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通过行使法定的土地征用权,把大量原本属于农村集体组织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部分或全部土地转化为国家所有而失去土地的农民。「1」 据有关统计,1987-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31万hm2,按人均占地0.0667hm2计算,至少3400万农民失去了土地。目前,非农建设用地以每年16.67万-20万hm2的速度增加,即每年大约有250万-300万农民失去土地。「2」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预测,2000-2030年30年间全国占用耕地面积将超过5450万亩,以每征用1亩地就有1.5个农民失地计算,届时失地农民将增加至1.1亿人。根据专家预计,这其中将有5000万以上的农民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况。「3」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期,对土地的需求也会不断的增大,征地的幅度也会越来越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农用地被征用,也就是说,未来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从而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的未来生活和保障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一、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1.失地农民以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为主,养老保障的社会化程度较低。长期以来,农民养老靠以土地为基础的家庭式保障为主要支柱,国家基本上不承担对农民的养老保障责任。对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且还是重要的保障机制。所以对于失地农民来说,土地养老保障已经是不现实的了,只能依靠仅有的一点土地和子女、自我的养老,但这两种养老保障都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有些情况下,如遇到天灾等不可抗力因素,在仅有的一点耕地或自留地上种的粮食颗粒无收、子女不孝不愿意赡养老人等情况出现时,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就显得非常脆弱。 从已经建立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地方看,养老保障的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失地农民养老的基本需要。而大多数失地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再就业非常困难,打工主要靠体力挣钱,收入低且不稳定,这就使得失地农民的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比失地前更加脆弱,隐藏的养老风险更大。 2.失地农民社区管理混乱,农民养老保障难以实现。一些地区集体土地大量被征,人均耕地数量很少,已经符合撤销行政村建制的要求,有些地方已经实行撤村建居。“失地农村”大多基本或完全丧失土地,成为“城中村”,村民事实上生活、劳动等已融入城镇之中,这种“农民与居民、村委与居委”的格局,带来了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体制不畅等弊病。[4]这种管理上的混乱,使得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难以有效的得以实现,农民对未来的保障不抱希望,这将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3.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目前,对于是否应当建立针对失地农民的独立的养老保障制度,人们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应当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养老保障体系,有的认为应当把失地农民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也有的人主张在现阶段应当建立适合失地农民特点的独立的养老保障制度。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识,在如何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问题上全国还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由于各地城镇化发展的快慢不一、实际情况不同、征地补偿方式不同,各地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那些城镇化发展较快、失地农民数量较多、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推进当地城镇化发展的配套工作,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就着手建立以养老保障为核心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如上海、浙江等省市。但全国大多数地方,在普遍实行一次性货币补偿后,就让失地农民自行解决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问题。即便是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