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学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读准生字读音,画出生字词和自己不理解的生词。 3、理清课文条理。 通过浏览课文,用一到两个字填空: 规模( ) 时间( ) 范围( ) 意义( ) 影响( ) 桅 魁 炫 瓷 珊 夷 鬓 码头 派遣 机器 抱拳 赠送 撕扯 范围 码头 派遣 仪器 抱拳 赠送 撕裂 范围 桅杆 身材魁梧 炫耀 瓷器 珊瑚 化险为夷 鬓发 理解词语 扶老携幼:携,携带。搀扶着老人,领着小孩。 惊叹不已:已,止。不住的惊讶赞叹。 严阵以待:带,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二层:(4)写郑和与所到国家人民进行友好交往。 第一层:(1——3)写1405年7月11日,郑和第一次准备出使西洋的壮观场面。 归纳演绎 作业: 1.先解释颜色不同的字再解释词语 2.简要复述课文。 3.抄写生字。 浏览诊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 确 认 标 识 从文中哪一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呢? 用“~~~”划出能够体现远航的规模之大的有关语句仔细品读。 友好交往: 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 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郑和还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珠、珊瑚、香料等。 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第五节。 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战胜凶险: 当是统治爪哇国的有两个国王,互相之间开战,史料记载是“东王”和“西王”,至于到底是些什么人,那也是一笔糊涂账,反正是“西王”战胜了“东王”。“东王”战败后,国家也被灭了,“西王”准备秋后算账,正好此时,郑和船队经过“东王”的领地,“西王”手下的人杀红了眼,也没细看,竟然杀了船队上岸船员一百七十多人。 郑和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十分意外,手下的士兵们听说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武装居然敢杀大明的人,十分愤怒和激动,跑到郑和面前,声泪俱下,要求就地解决那个什么“西王”,让他上西天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王。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正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默读课文,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 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 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 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 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 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课文重点介绍了 的情况,并点明 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 精神 和 技术。 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1、想像一下,郑和来到这个国家,他面见国王的时候,他会说些什么? 2、看见这么宏伟的舰队,当地的老百姓会怎么想? 想象说话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