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机构发展衍生公司对产业创新之影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国立.doc
研究機構發展衍生公司對產業創新之影響 ---
以台灣半導體產業為研究對象
劉常勇
摘 要
自技術轉移的角度來看,衍生公司是屬於一種全階段的技術轉移,在產業發展政策上具有獨特的背景因素,以及其成功所需具備之關鍵組成因素。因此,本文探討研究機構發展衍生公司所需具備之互動模式、環境因素、關鍵成功因素、以及對產業創新的貢獻。並以聯電、台積電、世界先進等我國半導體衍生公司為個案研究對象,提出一些可供後進地區國家發展科技產業的參考經驗。
1. 前 言
「技術知識流通機制」中有關「技術移轉」手段的運用﹐是後進國家趕上先進國家科技水準的重要憑藉﹐也是技術能力不足廠商取得先進技術的主要方法﹐更是產業創新發展關鍵動力。我國台灣地區過去在技術落後、資源有限的產業環境下﹐為了能夠儘速提昇產業科技水準﹐在政府研究資源的支持下﹐遂有工業技術研究院等財團法人研究機構的設立﹐從事先進產業技術的研究發展﹐並藉技術移轉廠商﹐以強化島內產業的技術能力。因此如何選擇適當的技術移轉模式與有效的管理技術移轉活動﹐以達成技術移轉民間企業的使命﹐並促成產業創新與國際競爭力的提昇﹐已經成為政府科技政策制訂與管理上的重要議題。
在台灣地區科技專案技術移轉的模式包括﹐共訂規格、技術授權、先期移轉、轉委託、合作研究、以及衍生公司等六種方法﹐其中以成立衍生公司最具有特色。由於政府推動產業科技研究﹐其最終目的在於技術移轉民間廠商﹐以提昇產業的技術能力。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經常面臨廠商承接能力與承接意願不足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創新程度較高、風險較大的前瞻性產業技術﹐更是經常面臨產業界無人願意獨立承接的情況﹐研發成果也可能因以後人員流失而無法維持。因此政府為促成新興高科技產業之發展,並克服產業萌芽期需要大量人才與資本之瓶頸,才將屬於公共財的研究資源﹐轉移成立獨立的衍生公司來引領產業創新動力﹐並進一步提昇產業技術水準與國際競爭力。
研究機構發展衍生性公司﹐曾對台灣地區半導體產業創新發展帶來極大的貢獻﹐並被科技界認為是最成功的政府科技專案成果轉移案例。因此本研究將以台灣半導體產業為研究對象﹐探討研究機構發展衍生性公司所需要具備的背景條件﹐經營成功的經驗模式﹐以及對產業創新所帶來的貢獻。
回顧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工研院電子所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台灣許多半導體廠商發展的源頭。1974年9月,工研院內設電子工業研究中心(工研院電子所的前身),接受經濟部的委託,執行「積體電路示範工廠設置計劃」,以引進半導體製造技術並轉移民間為目標。1979年6月「積體電路示範工廠設置計劃」順利完成,使得台灣IC製造業初步具備完整的生產技術能力。工研院電子所在完成電子工業第一期IC示範設置計畫(1975-1979)以後,接續進行電子工業第二期發展計畫(1979-1983),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計畫(1983-1988)﹐以及次微米計畫(1990 -- 1994)﹐從而逐漸奠定台灣半導體技術發展之根基﹐並顯現科專技術發展與與產業衍生成長的密切關係﹐如圖1-1。
在1979年與1987年衍生成立的聯華電子與台灣積體電路兩家公司﹐目前已成為台灣地區規模最大、營運績效最佳的兩家產業龍頭公司。其中台積電是電子所將「超大型積體電路實驗工廠」移轉衍生成立的全球第一家IC專業代工公司﹐並進而帶動全球IC代工產業的發展﹐成為全球獲利最豐厚的一家IC代工公司。1994年,電子所衍生世界先進半導體公司,培養我國次微米技術設計與製造能力,自此我國的半導體技術已達到0.5微米0.35微米 觀察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引發我們對於以下幾個議題之探討:
在怎樣的時空背景與環境因素適合採行衍生公司的技術移轉模式。
衍生公司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
衍生公司成立對於半導體產業創新有何貢獻。
圖1-1 科技專案技術發展與產業衍生成長
資料來源:修訂自工研院資料
2. 研究機構發展衍生公司的涵意
2.1. 政府所屬研究機構角色與產業創新發展
Freeman (1987)曾以「國家創新體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NIS )來解釋戰後日本經濟的成就,並認為日本的各類研究機構對於技術擴散、產業創新、與國家競爭力提昇有絕對的重要性。而所謂NIS係指由「資助和執行RD」、「轉換RD成果為產業創新」、及「推動技術擴散」之公私立研究機構組成的產業技術發展網絡,並以提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為目的。
Mowery Oxley (1995)的研究指出,NIS中的政府所屬研究機構角色應隨著國家科技發展的步伐,而有所轉變;但政府研究機構若不能結合民間產業的需求,則很難獲致成功。一般而言,在科技產業發展初期,政府所屬研究機構應著重於技術引進、移轉、擴散,和衍生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教案 第13课 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三).docx VIP
- 2025年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pdf VIP
-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docx VIP
- 建筑工程述标(鲁班奖项目超高层框架结构技术答辩).pptx VIP
-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知识培训.pptx VIP
- 《电梯关键部件寿命评估技术规范》.pdf VIP
- 高压氧舱技术的进步与挑战.docx VIP
- 消防考试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指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