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环境工程设计基础题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 2015年03月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杨 平 提 要 第五节、污染源强度计算 五、污染源强度计算 1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浓度等是污染源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等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参数。 常用污染源排放量的确定方法有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经验公式法三种方法。 1.1 实测法 实测法是通过现场实地测定某建设项目或工厂或车间的某个污染源,如外排废水、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固体废物有害物质的含量,以及废水、废气流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然后计算有害物质的绝对排放量。 A.废水、废气污染物质排放量 废水、废气污染物质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G = C×Q×k (4-4) 式中:G —— 废水、废气中某种污染物质的绝对排放量,t/a或t/d; C ——废水、废气中某种污染物质的平均浓度, mg/L或mg/m3; ki —— 换算系数,废水k=10-6,废气k=10-9; Q ——废水、废气或固体废物排放量,m3/a或m3/d。 五、污染源强度计算 1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1.1 实测法 B.固体废物污染物质排放量 固体废物污染物质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G =K×W (4-5) 式中:G —— 固体废物中某种污染物质的绝对排放量,t/a或t/d; K——固体废物中某种污染物质的平均含量,%; W ——固体废物排放量,t/a或t/d。 实测法的数据比较准确。但是实测数据的代表性是影响该法的关键应进行多次测定,再求取平均值。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废水、废气、废渣的流量可取算术平均值,而污染物浓度则取加权算术平均值,即 (4-6) (4-7) 式中: ——废气或废水或废渣的平均流量; ——污染物加权平均浓度; Qk——第k次实测的废气、废水或废渣产生量; Ck——第k次实测的污染物浓度;M——测定次数。 五、污染源强度计算 1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1.2 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的基础是物质守衡定律.在生产系统中,投入的物料总量等于产品产出量与物料的流失量总和,即 ∑G投入 = ∑G产品+∑G流失 (4-8) 式中:∑G投入——投入系统的各种物料量,t/a或t/d; ∑G产品 ——系统各种产品产出量,t/a或t/d; ∑G流失 ——系统的各种物料流失量,t/a或t/d; 把式(4-8)应用于污染物的衡算,可得 G′=B-(a+b+C) (4-9) G=B-(a+b+c+d) (4-10) 式中: G′——污染物的产生量; G——污染物的排放量 B——生产过程中投入或生成的某污染物量 a——进入主产品结构的污染物的量 b ——进入副产品、回收品的污染物的量 c——在生产过程中中被分解、转化的污染物量 d——采取净化措施后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 此外,也可采用定额公式进行分析: G = G定×M (4-12) 式中:G定 —— 单位某产品的污染物总量;M —— 某产品总产量。 例 4-1 某除尘系统,进入除尘系统的烟尘量Qo为12000 m3/h(标准状态)含尘浓度Cη为2200mg/m3,每小时收下粉尘量G2为22kg,若不考虑除尘系统漏气影响,试求净化后的废气含尘浓度C1。 解:进入除尘系统的烟尘量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