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切眼导硐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概要.doc

综采工作面切眼导硐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概要.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制说明 根据生产安排,综掘三队即将施工Ⅱ10310切眼上出口及切眼导硐,为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顺利,编制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工程概况 Ⅱ10310切眼设计巷中FA14点前42m,风巷现为煤锚支护,向前按中线跟十煤顶板施工,断面规格为净宽×中顶净高=4600×3500mm。Ⅱ10310切眼设计方位36°17′,长度129.5m(平),跟顶板施工。切眼导硐断面规格为净宽×中顶净高=5000×2900mm,采用锚网带索支护。 三、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案 (一)设计要求 1、Ⅱ10310风巷现为煤锚支护,向前按中线跟十煤顶板施工。切眼导硐上口按中线及0‰腰线施工15m平巷,平巷施工完毕后按中线跟十煤顶板施工。 2、切眼导硐断面规格为净宽×净高=5000×2900mm。导硐施工时,顶部采用GMφ22×2500mm型锚杆,顶锚杆间、排距为750×800mm。老塘侧帮部采用GMφ22×2500mm型锚杆,锚杆间、排距为850×800mm。顶部及老塘帮每根锚杆用两卷树脂加长锚固,顶锚杆螺母扭矩≮300N·m,锚固力≮80KN;帮部锚杆螺母扭矩≮200N·m,锚固力≮60KN。顶部采用M钢带配合钢筋网护表,钢筋网为直径Φ6mm圆钢焊接网,网孔为150×150mm。导硐施工时,老塘帮采用锚杆、金属网配M钢带支护;刷大侧帮部采用单体支柱配合1.4m大板临时护帮,单体支柱为DW31.5-25/100型单体支柱,柱距1.0m,大板间距≯0.5m,大板与单体支柱间用木楔打上劲。导硐侧顶部施工2套锚索补强,锚索为YMS17.8/6.3-1860型,锚索采用1块TPF-400×400/10mm托盘及M钢带组合使用,间、排距2500×1600mm,锚索预紧力≮120KN,每根锚索用一卷K2550药卷和两卷Z2550药卷锚固,锚杆与锚索间隔布置。沿切眼顺山方向滞后迎头30m在老塘侧距导硐中偏右100mm处及老塘侧巷帮各打1排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补强,梁为HDJA-1200铰接顶梁,单体支柱为DW31.5-25/100型单体支柱,一梁一柱。 3、切眼上出口采用锚索梁加固,锚索梁采用29U型钢打孔加工,一梁三索,布置如图所示,因切眼上口跨度较大,可在不影响设备摆放及钉道处接木垛加固,木垛可在支架安装前拆除。 4、当顶板破碎,不适宜使用锚网支护时,及时改为平顶U型钢梁配单体支柱支护,另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方案 1、风巷施工到位后,综掘机退后从FA14点前17.5m开始按照腰线向前进行扫底施工。 扫底结束后,按切眼上出口施工放大图施工抹拐至切眼导硐。拐弯施工过程中,右帮刷扩处采用点柱配合大板临时腰帮,临时腰帮滞后迎头≯3m,临时支柱间距1m,单体支柱超高时可预留台阶,单体支柱必须拴齐防倒绳,大板间距500mm。抹拐施工完毕后,综掘机能够进入到切眼导硐时,开始施工切眼导硐。 当转载皮带受拐弯半径限制而无法施工时,为确保综掘机顺利拐弯可拆除转载皮带,在综掘机后方设1部刮板输送机,与风巷皮带搭接,综掘机运来的煤直接经刮板机转运至皮带,刮板机随掘进随向前延接。 四、施工工序及质量要求 1、施工工艺: 敲帮问顶→割煤岩出货→敲帮问顶→铺钢筋网→临时支护→看线点锚杆(索)眼位→打锚杆(索)眼→吹扫眼孔→检查眼孔质量→安装树脂药卷→安装锚杆(索)并搅拌至凝固→拧紧螺母→打滞后迎头的帮部上部两排锚杆眼→安装钢带→安装滞后迎头的帮部上部两排锚杆(索)。 为加强综掘机截割时瓦斯管理,截割开窝位置位于巷道上部,在工作面顺序截割时一般应由上而下进行,当截割岩石硬度不同时,先截割较软的岩石,然后采用由上而下,左右截割的方法。 2、煤巷锚网索支护工程质量要求: ⑴巷道分中偏差:-50~+100mm,中高偏差:-50~+100mm。 ⑵顶锚杆初锚力矩≮300N.m,拉拔力≮80KN(表值20MPa);帮锚杆初锚力矩≮200N.m,拉拔力≮60KN(表值15MPa),每小班必须检测帮、顶锚杆的初锚力和锚固力,并做好记录。 ⑶顶帮锚杆间排距偏差:-50~+50mm。 ⑷锚杆角度与岩层夹角≥75°,露出螺母10~50mm,锚索外露≤300mm。 ⑸M型钢带应与巷道中线垂直,吊斜≯100mm。 ⑹锚索质量:安装后1h应及时张拉,张拉预紧力顶≮120KN(表值32MPa)。 ⑺单体支柱每6~8°迎1°,迎山角偏差不大于1°,不得退山,平巷段前倾后仰不大于1°;单体支柱初撑力不小于70kN,支撑力达不到70kN时,分析原因,并补液或更换支柱,直至达到要求, 拴齐两道防倒绳,用12#铁丝将柱头固定在钢筋网上。单体支柱穿铁鞋,丢煤底时下木道板垫底,单体支柱压力表读数≮9Mpa,防倒绳采用φ14mm棕绳。 五、安全技术措施 (一)顶板管理 1、超前临时支护:采用带帽点柱作为超前临时支护,点柱为外注式液压单体支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