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环境知觉与认知.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三环境知觉与认知.doc

主題三 環境知覺與認知 導論:糊塗的老友 *環境認知:人類想像與思考空間的能力 一、找出環境知覺的特質 (一)環境知覺的觀點 *感覺:人類感官系統對於刺激的反應 *心理學的轉向:現象學轉向經驗論 如:心靈之眼 1.Ittelson(1978):環境知覺包括認知、懦感、詮釋性、評價性等元素同時運作 *物件知覺(object perception) *直線透視(linear perspective) *強迫透視(force perspective) 2.整體分析 (1)完形心理學:總體不等於個體的總合 ex.立體書與動畫圖片 (二)先驗論與學習論 1.Burnswik的機率論(透視模型,頁85):知覺是一種受個別差異所影響的機率計算過程 環境的生態效度:客觀的環境刺激 提供效用:主觀的經驗認知 如大灰雄或者是小花栗鼠? 3.環境的生態知覺 *功能主義:環境經驗來自於人類本身賦予的環境意義 (1)Gibson:環境知覺是將外部環境當作不同的心理詮釋過程之函數 (2)Müller-Lyer的錯覺 (三)學習與變化的知覺 1.習慣或適應:接受者會隨刺激的重覆出現而降低興奮的頻率 2.變化知覺 *WeberFechner函數:新的刺激與現行刺激間存在的比例關係,少量的刺激在低密度環境出現的差異,在高密度環境則須有大量刺激才能出現相同的差異 如白紙上的污點與黑紙上的污點 二、環境認知的非正式模式 空間認知模式圖 三、認知地圖 (一)認知地圖的歷史 1.Tolman(1948):老鼠走迷宮 2.Kevin Lynch(1960)都市的影像:道路(path)、邊緣(edge)、街區(district)、交叉點(node)、地標(landmark) 3.Appleyard(1970):連絡地圖/空間地圖 4.空間的可辨識性 5.研究認知地圖的方法 (1)草圖 (2)對於所記憶環境的繪圖反應:識別任務 (3)距離估算與統計:A→B 不等於 B←A (二)認知地圖的錯誤 1.不完整的訊息 2.不正確的比例 3.視角的錯誤 4.增添 (三)熟習度與社會經濟階級 1.熟習度影響繪圖 2.階級影響 3.交通工具 4.認知方法的差異 (四)性別差異 1.男性廣,強調道路結構,女性小,強調地標 2.男性依賴參考地標(客觀),女性依賴家(主觀) (五)認知地圖的取得 1.人類的空間學習 2.Jean Piaget(1967):兒童的認知為自我本位主義 3.Siegel and White(1975):兒童的空間描述能力 (1)注意與記得地標 (2)建構地標間的道路 (3)將地標與道路組織而成結叢 (4)結叢與其他景物構成完整的架構 4.McDonald and Pelegrino(1993):主要學習與次要學習空間 (六)記憶與認知地圖 1.類比圖像v.s.命題取向 2.距離:轉角、熟習地名 3.結構:語意網絡 四、找路 (一)行動規劃與找路 1.Garling(1986)找路模式(參見圖3-22,頁119) 2.找路為問題解決任務的程序 (1)環境經驗的重新認知 (2)找路過程的自的更正 (二)方便找路的環境特質 *Lindberg(1986):差異度、視覺能見度、空間現置的複雜度 (三)地圖 1.目前所在位置地圖 (1)結構相符:二點的相對位置(Levine,1984) (2)定位:方向性一致 (四)影片、幻燈片及模型:簡化空間學習 1.Cohen(1986):實地與模型皆具有熟習空間作用 2.Hunt(1984):實地參訪、個別觀看建築物景片、完全不予介紹,那一種最具找路能力? 3.找路的空間認知與年齡有關 3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