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型发展史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检索课程作业 课题名称:美仑美发 组 长: 成 员: 2012年6月 6日 课 题 名 称 美仑美发 选题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 发式在人类生活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和和不可磨灭的功绩。现代生活中的发式,已不仅仅是人类出于劳动、生活以及社交礼仪等方面的需要,而将头发梳理成各类需要的某种样式。现代的发型而是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愿望为了达到特定的效果,体现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审美标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要提高中国男人的气质和尊严,提高中国女人的形象和魅力。这就给我们中国的美发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只有设计出更多的适合中国人的发型,才能改变中国人的整体形象。历史的长河,蕴育了中国民间的美发艺术。多少年来。祖国各地也都不约而同地涌现出了许多民间的优秀美发师。他们针对中国人体特征、发质和审美意识,塑造了当地人们认可的各具特色的代表性形象和表现技巧。但由于保守的思想束缚及和外界接触的封闭,大多没能发扬光大,使之技艺如昙花一放。 如今中国进入了新的世纪,和国际接轨。美发也是一样,应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属于我们中国自己发展的道路来。中图分类号 TS943.734浅谈中国古代女子发型的演变以及对现代女性造型的影响中华民族繁衍千百万年以来,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享有“文明古国”的美誉。极为丰富且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历代发式,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闪光的一页。畅翔于我国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关发式及其装饰品的记载,简直不计其数。这一切为我们今天研究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式造型及发式演变,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 远古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还过着极为简陋,原始的穴居生活,其生活的目标只是最为基本的吃饱肚子。旧石器时代的男女都是披散着头发的,男士见到中意的女人,便持棍将她击昏,拉住她的头发拖来和自己“结婚”,这就是“结婚”和“发妻”的由来。到了新石器时代,古人发现披散的头发影响劳动和生活,就将头发向后梳掠(lue),用带束之,这就形成了束发。也有将头发挽在头顶扎束成“髻(ji)”。 夏、商时期青铜器的流行使当时出现铜梳等固发工具。战国时期,出现了整发的工具,梳与箆(pi),多为竹子制成,梳理头发用梳,清除发垢(guo)用箆。 2 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内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类发式及其装饰日趋讲究。鬓(bin)发开始出现明显的加工痕迹,修剪成直角状。那时开始流向的发髻是垂髻、堕(duo)马髻等。头饰开始丰富起来,例如步摇,底座为钗,钗缀zhui有活动的花枝,随着步履(lu)的颤chan动不停的摇曳,可见当时就有了对发型动态美的要求。假发也开始出现,用黑丝制成的发髻ji像头套一样在头上,形状像帽子,称为“巾帼”,所以就有了“巾帼”称呼女性的说法。 到了东汉末年,妇女将鬓bin发整理成弯曲的钩状,称为钩鬓bin。而在三国时期,则流行如游蛇一样盘曲扭转的灵蛇髻ji。晋和南北朝时期,则流行动感极强的飞天髻ji,庄重大方的盘梗髻ji等,各类金属制成的花状饰物非常流行。 3 隋唐五代 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年代,政治开明、经济 发达、文化繁荣、生活富裕。此时的妇女发式及装饰可谓达到了历史上的登峰造极之势。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发髻ji式样更加繁多、辉煌,如行云流水的云髻ji双环望仙髻,形状如翻势。为加大发体,用义髻,纸糊或木料制成的髻ji来衬托饱满的发型。唐代妇女开始用绘有花纹的织锦来包裹头发。发饰也很奢she华,更为讲究,多为牛角、象牙、金玉、银片等制成。 4 宋、辽金元 宋代发式丰富多彩,最具代表性的:高髻(假髻、类似现在的假发)、朝天髻、包髻、双蟠髻、三髻丫。辽金元时期分别是以契丹、女真、蒙古三个少数民族执政。受民族文化的影响,辽代的发式多为髡kun发。 金代男子好以辫发为尚,元代的“婆焦”的发式常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见到。 5 明清 明朝盛行牡丹头,明清时期的妇女喜欢在额间系扎,称为头箍gu。到了清朝,则时兴本盂头、两把头(也称大拉翅在现在的清宫剧中可见)等发型。清朝以前的男子,多是蓄发留须,挽成发髻,也有戴花的习惯,讲究冠式。清朝时期,清政府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强迫汉人也剃发梳辫子,即自两耳划一条直线,直线以外都要剃掉,只把未剃掉的头发编成辫,辫梢系上红色或黑色丝穗作为装饰,美其名曰:“弃四周,留中国”,表示中国人要团结在一起消灭四方,并残忍地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男人扎着辫子在全世界人脑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如今对改革开放的中国还不甚了解的外国人还以为中国人拖着长辫子。 6、清末、民国、放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些革命者率先剪掉长辫,以示对封建势力的决裂。清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