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旅游环境效应的评估 旅游环境效应评估的理论框架: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方针时所进行的环境效应评估,其理论基础是物质平衡模型。这一模型假设经济系统之间以两种基本方式相互作用:经济活动一方面利用环境资源作为经济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投入要素,另一方面又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该模型包括四个模块:经济模块、环境模块、交模界块和地区特征模块。 旅游环境效应评估的程序:提出建议、初步环境评估、提出问题(详尽环境评估)、草拟EIA报告、定稿EIA报告、批准和实施、监控与审计等。 第四节 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 1、旅游社会文化效应 社会文化效应指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习俗民风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影响。 李经龙等: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 年第6 期 1. 1 旅游地居民的态度 (1) 欣快的程度:旅游发展之始,当地居民十分积极, 他们满怀善意地接待旅游者,双方都感到很满 意。 (2) 冷漠的程度:旅游发展起来以后,人们变得以盈 利为目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形式化起来。 (3) 愤怒的程度:当发生瓶颈效应或饱和现象,或者 当本地发生已不能单独解决的旅游问题时,愤 怒情绪也就出现了。 (4) 对立的程度:愤怒越来越公开,旅游成了当地发 展带来的所有弊端的替罪羊,旅游遭到坚决否 定。 (5) 最终的程度:当某些人谈论他们所失去的天堂时,另一些人则试图学会在与过去全然不同的一种生态系统中生活,如果这一旅游地大得可以接待大众旅游,那么它就将继续发展下去[2 ] 。 国内有关居民态度的研究相对较少,成果也相对单一。保继刚和楚义芳(1999) 认为:“旅游地居民的态度———从欢迎到憎恨”[ 6 ] ,其大体过程与上述划分相似。崔凤军(2001) 认为:“就居民态度而言,一般讲,旅游开发初期对旅游者持欢迎态度;中期则相对无序,坑蒙事件时有发生;后期则相对理智、规范”[ 7 ] 。崔凤军还提出要通过教育,提高旅游区居民的“大众旅游觉悟”,即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应持有友好的态度,并对当地发展旅游业有积极、正确的态度和认识。 1. 2 示范效应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是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 1. 3 道德感的退化 1. 4 对语言的影响 Murphy(1985) 研究表明,当地居民很想学习旅游者的语言,以便交流[7 ] 。Ryan (1991) 研究发现了语言变化的另一方面,即当地方言因旅游而被腐蚀了[18 ] 。 Paul Brunt 和Paul Courtney(1999) 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个其它文献鲜为提及的重要事实,即由于旅游者的大量移民冲淡了当地方言,这一潜在因素的影响更大[3 ] 。 1. 5 对宗教的影响 雅法尔·雅法里(1973) 认为:“许多宗教和考古建筑之所以能从被毁坏的境地中拯救出来,更多地是由于旅游的发展,而不是由于它们在当地民众看来所具有的价值”[19 ] 。Sharpley (1994) 认为,宗教在旅游者与当地民众的冲突中已成了商品化的产物[20 ] PaulBrunt 和Paul Courtney(1999) 研究表明,旅游已成为教堂收入之源,而且通过教堂中的节庆大事来吸引旅游者有规律地参加社区活动是有益的[3 ] 。 1. 6 新殖民主义 Krippendorf (1987) 认为,旅游有剥夺旅游地居民自主决策的殖民特征[21 ] 。雅克·布尼古尔(1982) 鉴于旅游是西非国家补贴最多的经济部门之一,问到“第三世界国家中纳税的最贫困的民众,难道不是为欧洲和北美的富裕公民中某些类别的人们的度假提供补贴吗?[14 ]”。丹尼森·纳什甚至把旅游比作一种新形式的帝国主义:“当地居民可能自愿地接受,并自愿参与别人随后把利润汇往国外的交易,这正是帝国主义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22 ] 。 1. 7 文化移入 Nunez(1989) 研究表明: 当两种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彼此通过反复“借用”的方式向对方靠拢[23 ] 。但是这种借用并不是对等的,Murphy (1985) 认为:“它总是较先进的文化影响较落后的文化”[8 ] 。Sharpley (1994)指出,文化移入与旅游者和居民接触的类型及特征有关,因为只有那些发现自己正在与旅游者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的人才能意识到文化的移入[20 ] 。 但是, PaulBrunt 和Paul Courtney (1999) 的研究表明,不进行这种有意义的交流,对文化的某种程度的影响照样存在。比尼古尔说:“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因素起着作用。首先, 一种或多种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