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划电影宽高比?拿去装x吧
2016-03-22?一起看行业速递
提到宽高比我们脑海里总是立马想到16:9 和 4:3,其实这些仅仅是电视的标准,真正的电影画幅比从诞生至今不断进行着演化,先后经历了托马斯·爱迪生标准(Thomas Edison Standard)、经典学院比(Academy Ratio)、全景电影(Cinerama)、变形宽荧幕(Cinemascope)、维士宽荧幕(Vistavision)、巨幕(Imax)等等多达几十种格式。今天,让我们回溯历史,探寻一百多年来电影宽高比的发展历程。
爱迪生宽高比(Thomas Edison Standard)
首先,让我们回到电影诞生之初吧。说起最初的电影画幅,不得不提托马斯·爱迪生的御用摄影师威廉·迪克森(William Kennedy Dickson)。
William Kennedy Dickson
在有齿孔的伊斯曼柯达35mm胶卷开始量产后,爱迪生想将其大量运用在新发明的活动电影放映机(kinetescope)上。经过几年的实验,迪肯森终于确定下来采用四尺孔高的图像,这也使电影最初的画幅比定格在4:3(1.33:1)。
四尺孔画幅与活动放映机
1909年,爱迪生控制下的电影专利公司(Motion Picture Patent Company)宣布,四尺孔高4:3画幅比的图像为今后所有美国拍摄和上映电影的标准。
学院画幅(Academy Ratio)
在有声电影诞生后,当时的录音技术采用的是在胶片的一侧记录下音轨,这就使得电影的画幅比要做出一点改变。1932年,美国电影科学与艺术学会投票决定,通过缩减画面的宽高来腾出更多的空间给音轨,最终确定新的画幅比例为1.37:1,这也成为了经典学院比(Academy Ratio)。
1950年前后电影的孪生兄弟电视出现了。为了播放早期的影片,电视自然采用了4:3的画幅比。当人们开始痴迷于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电视上欣赏到电影时,电影势必要自我革新,更大的屏幕,更宽更广的视觉体验才能留得住观众。就在这时,宽荧幕电影出现了。
早在1927年,阿贝尔·冈斯的不朽史诗电影《拿破仑》(Napoléon,1927)就采用了三台摄影机并排拍摄与放映,实现了宽荧幕效果(Polyvision)。只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画面拼接的痕迹明显,效果不是很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弗雷德·沃勒(Fred Waller)发明了一种多机拍摄与放映的系统供轰炸机的投弹手训练使用。战争结束后,这一发明运用到了电影上,通过使用三台安装27mm广角镜头的的摄影机同时拍摄6齿孔高的电影画面,这个系统足以捕获147度的超广视角,宽高比达到了惊人的2.59。借助技术的革新,阿贝尔·冈斯的伟大设想终于实现了,人们对于电影的热情又回来了,全景电影(Cinerama)成为了当时盛极一时的产物,在纽约的华纳剧院足足火了两年之久。
然而,这一系统也有许多问题,比如因为三台机器都是采用一种焦距的广角镜头,在表现广阔风景是表现优秀,但到拍摄人物中近景时便捉襟见肘。并且,全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成本也相当高昂。遮幅系统
在全景电影诞生之后的八个月,派拉蒙公司发布了电影肖恩(Shane,1953)。电影用经典学院比例拍摄,通过裁切掉顶部和底部画面,实现了1.66:1的宽荧幕效果。然而由于画幅的变小,在放映时就需要更长焦的镜头去投影,这也导致了清晰度下降,颗粒变大等等负面效果,虽然不太成功,却可以说是后来所有遮幅系统的鼻祖。
在目睹了全景电影的火爆景象后,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坐不住了,他们急于开发自己的宽荧幕系统。终于,他们找到了法国天文学家享利·雅克·克雷蒂安(HENRI CHRéTIEN)。
在1927年,克雷蒂安研制出了一种变形镜头,这种镜头可使影像产生横向变形,使影像画面,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变形宽荧幕镜头(Anamorphic Lens)。
变形宽荧幕镜头(Anamorphic Lens)独特椭圆形光斑虚化效果非常值得玩味
1952年,美国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首先意识到了这种镜头的重要性,于是购买了该项专利,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电影拍摄中。在拍摄中,应用特殊的变形镜头将2.35:1的全景式画面压缩到1.33:1的35mm胶片上。拍摄好的影片放映时,同样加上一个变形镜头,对画面进行相反的变形,使画面还原,这就是宽银幕电影制作与放映的基本方法。1953年,福克斯采用这一技术拍摄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圣袍》The Robe,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让影院都开始在放映机上安装了新的宽银幕变形镜头。
圣袍 The Rope 1953
相较于全景电影,变形宽荧幕电影已经克服了其许多技术上的缺陷,并且它更省钱,不需要额外的拍摄和放映成本。一时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