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超流体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超流体 参考书: 超流体 沈星扬 量子统计物理学 章立源 通过毛细管的是超流,阻止圆盘的是常流. PAPB时,超流通过毛细管, 但不带熵.A中熵不变,质量变小,单位体积内熵增加,温度上升:TATB. 若在平衡时,给B加温, ρn/ρ上升,所以由ρ=ρn+ρs断定ρs减小,而B中超流变少,A中超流来补充.当两边ρs一样时才停止.造成B液面上升.另一方面, ρn在B中大于在A中,本应有常流由B→A,但常流过不了毛细管,只能保持高液面状态. 与小叶轮试验解释相同,如有局部温度稍高,马上形成双向流动,实质上保持了ρn/ρ处处相同(除非有毛细管连接系统两部分)所以温度总是处处相等. 第一声就是通常的声波,是介质疏密波. 在HeII中, ρ的变化能产生声波,当有局部升温时, ρn与ρs本身是波动的.但超流不带熵,所以它的流动不传热,只有常流的流动才传热.所以第二声(温度波)实质是常流的质量疏密波. 二流体模型是唯象理论,要从基本理论解释 二流体模型才算完善的理论. 1. 问题的提出 人们一直认为,超流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有关. 因为这时粒子处于同一能级,相互关联较强.而准粒 子模型也正是处理这种较强关联系统的.准粒子本 身就不是单个粒子的行为,而是整个系统运动状态 的描述。因此只有发生了玻色凝聚才可能有超流. 2. 超导电子的成对理论 第一个超流的发现就是超导电性(1911年).但电子是费米子,不可能发生玻色凝聚.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物理学工作者.直到1956年.三位物理学家提出了BCS理论.认为电子通过晶格的作用能够结成”库柏对”—两个电子组成了一个玻色子.所以电子超导也是在玻色凝聚时发生的. 7. He为何不固化(常压下) 热力学理论: 温度越低,粒子们越安静, 抗拒粒子间引力的能力越小, 最后都将凝聚在一起. T=0时, 绝对静止.任何物质都应固化.固体中,每个原子 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但是这个固定位置对于He II来说不存在. 根据测不准关系,动量变小后,每个粒子位置反而更不 确定.所以He不能固化. 那麽别的物质为何固化? 是因为他们质量都比He要大,量子力学效应不显著. 比He 质量小的物质又如何? 只有H了,虽然质量更小, 但H有一个电子,未配对,所以H间作用较强. 容易形成氢分子。情况复杂了。 而He原子作用较弱,总以单个He原子出现. 所以其他物质越低温越稠密,而He却越稀. He的独特性质都是来自量子力学,是自然界中难得的量子效应体现者(通常在宏观世界中很难直接看到量子效应). 四. He3的超流 He4核外有两个电子,总自旋为零;核内有两个中子,两个质子,四个费米子组成玻色子,所以可以凝聚.但是He3则少一个中子,核内三个费米子组成的还是费米子,不能有两个He3同处一态,所以不能凝聚.所以He3有无超流,关系到凝聚理论正确与否. 早期,人们没有发现He3的超流相,这更加支持了”凝聚”理论.但人们并未放弃对它的研究,因为它是自然界中唯一的T=0k时不固化的费米液体. 3. He3的成对理论 超导理论提示人们, He3也可能超流,但必须 结成对. 许多物理学家从理论上计算成对时的温度, 但实验上仍没有发现超流. 直到1972年, He3的超流被发现.玻色凝聚的 观点再一次得到支持 五、科学家简介 1、朗道 (参考 郝柏林著 “朗道百年” 《物理》37(2008)666)) (1)朗道的学术贡献 * 制作: 赵丽明 周云松 定义:具有超常流动能力的流体叫超流体(已发现:He4 ,He3, 超导电子) 注: 超流是量子力学效应的宏观体现.通常将量子力学起主要作用的流体称为量子流体. He4 He3是同位素.He4有两个质子两个中子,He3有两个质子,一个中子.1937年,苏联物理学家卡皮查发现He4是超流体. 0 2.17 4.20 T(K) 超流 He II 常流 He I 气态 He 发现经过: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H. Kamerlingh Onnes)首次成功地液化了氦气后,液氦的种种奇特性质吸引了许许多多物理学家,不断有新的发现。1936年,荷兰物理学家开索姆(W. Keesom)等人发现,在2.17K之下,液氦有极高的导热性。这一发现引起了卡皮查的注意。他认为, 这种热传递也许是由于液氦极低的粘滞性所导致的对流所造成的。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卡皮查在1937年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他使用两块很光滑的玻璃片,其间留有极窄的缝隙,以观察液氦在缝隙中的流动。实验的结果表明,液氦II的粘滞性至少要比在其在2.17K之上的时小1500倍,为此,他类比金属的超导电性,把氦II称为“超流体”。 一 、 He4的超流现象 1.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