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课时1Word版含解析.docVIP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课时1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阶段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课时1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菏泽模拟)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 A.宣扬以德治国 B.维护政治法统 C.推动经济交流 D.加强民族融合 解析 据材料“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可知,其采用终始五德说是为了维护政治法统,故选B项。 答案 B 2.(2017·湖北宜昌模拟)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解析 西周“裂土封侯”,实行分封制,姓氏是贵族政治身份的象征,而到秦朝姓氏的象征意义就开始消失了。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故选B项。 答案 B 3.(2016·河南信阳调研)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解析 材料信息“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表明皇帝旨意须立即传达至地方执行,汉魏时期不断加强这一制度,起着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故本题选B。 答案 B 4.(2016·陕西五校联考)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  ) A.秦御史大夫 B.西汉刺史 C.宋同平章事 D.明布政使 解析 根据“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可知,题干考查地方监察制度。秦御史大夫属于中央监察官员,故A项错误;西汉刺史属于地方监察官员,故B项正确;宋同平章事不是监察官员,故C项错误;明布政使不是监察官员,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6·广东百所学校联考)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刺史改州牧,拥有赋政治民之权,州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这反映出东汉末年(  ) A.郡县制最终形成 B.中央集权得到巩固 C.已经取消监察制 D.刺史职能发生变异 解析 从材料中“刺史改州牧,拥有赋政治民之权……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可知刺史职能转变,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6·湖北黄石调研)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 A.世官制的沿革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 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解析 材料信息“举”“秀才”“孝廉”等关键词体现了察举制,同时也反映了察举制下被推荐的人才名不副实的现象,反映了察举制的弊端,故选C项。 答案 C 7.(2017·湖南永州模拟)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国为泉陵县。材料表明(  ) 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 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来源:Zxxk.Com]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D.封国自主权削弱,加强了皇权 解析 题干材料“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体现了“推恩令”,故选C项。 答案 C 8.(2017·山东临沂模拟)汉朝初年,2 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 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解析 据材料“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可知,汉武帝制定的官员选拔标准注重“孝”“廉”,这是儒家思想在政治官僚选拔上的反映,故选D项。 答案 D 9.(2017·四川宜宾模拟)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  ) (单位:件)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来源:Zxxk.Com] 岭南 战国 117 29 — — — 西汉 238 54 13 47[来源:学+科+网Z+X+X+K]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