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lDXP2004(第十章)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1 设计规则 10.2 元器件的布局 PCB上元器件的布局分为自动布局和手动调整布局两种方式。在对元器件进行布局时,一般需要将两种布局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1.元器件的自动布局 执行菜单【工具】/【放置元件】/【自动布局】命令,弹出如图10-38所示的【自动布局】对话框。 10.3 自动布线 10.4 手动布线 1.手动调整布线 手动调整布线主要用于对自动布线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这就要求先拆除PCB中的布线。拆除PCB中的布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选中要拆除的布线,然后按Delete键即可。这种方法简单,但是当面对元器件比较多的PCB时,工作量相当大;另一种拆除布线的方法是自动拆除。 执行菜单【工具】/【取消布线】命令,弹出【取消布线】的子菜单项,通过这些子菜单选项就可以拆除PCB上自动布线时产生的不合理的布线。 10.5 放置覆铜 放置覆铜就是在PCB上放置一层铜膜。一般情况下,覆铜是与地线相连接的,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增强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并且也可以提高PCB的强度。放置覆铜的方法如下: [1]执行菜单【放置】/【覆铜】命令,打开【覆铜】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10.6 补泪滴 泪滴是焊盘与布线之间的过渡区域,对PCB进行补泪滴可以增强PCB的强度。 执行菜单【工具】/【泪滴焊盘】命令,打开如图10-44所示的【泪滴选项】对话框。 10.7 包地 包地又称为屏蔽导线,为了防止干扰,通常用接地线将某一条导线或网络包含在中间。放置包地的操作步骤如下: [1] 执行菜单【编辑】/【选择】/【网络中对象】命令,移动光标到PCB编辑区,选择需要屏蔽的网络导线,选择好后,单击鼠标右键退出命令。 [2] 执行菜单【工具】/【生成选定对象的包络线】命令,可以看到将选中的网络导线加了一个包地网络。 添加包地前、后对比如图10-45所示(图中对连接C2-2和R1-1的导线进行包地)。 10.8 内电层分割 在多层PCB设计中,有时需要将内电层连接到多个网络,如内电源层提供+12V、+5V等电源,此时可以将内电源层分隔为多个独立的区域,设置每个不同的独立区域连接到不同的网络,完成内电层的分割。 内电层分割方法较简单,切换到需要分割的内电层上,启动绘制直线或绘制圆等其他绘图命令,在内电层中绘制一个区域,完成内电层的分割。然后还需要将该分割的内电层区域连接到电源网络上,双击分割区域,弹出【分割内部电源/接地层】对话框,选择内电层需要连接的网络。内电层内不同的电源网络会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内电层分割过程如图10-46所示。 10.9本章小结 在设计PCB时,首先要从已经设计好的电路原理图中载入元器件和网络表,然后对PCB的设计规则进行设置,就可以对元器件进布局和布线了。布局方式有自动和手动两种,一般应首先对元器件进行自动布局,然后手动调整不合理的地方。同样,布线也有自动布线和手动布线两种方式。手动布线也是用于调整自动布线不合理或布不通的地方。本章主要是对自动布局和布线,手动布局和布线的一般步骤和一些参数的设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放置覆铜和补泪滴等辅助布线方法,以及多层PCB中内电层的分割做了简要介绍。 4)Daisy Chain Stub Length(链状分支长度规则) 用于设置链状分支的最大长度,如图10-29所示。 图10-29 链状分支长度规则 5)Vias Under SMD(SMD焊盘下过孔规则) 用于设置是否在SMD焊盘下允许放置过孔,如图10-30所示。 图10-30 SMD焊盘下过孔规则 6)Maximum ViaCount(最大过孔数规则) 用于设置PCB中允许采用的最大过孔数目,在其设置对话框的【约束】栏中只有一个设置参数,即“最大过孔数”,如图10-31所示。 图10-31 最大过孔数设置 9.布局规则 布局规则用于设置元器件放置时的一些设计规则,主要包括6个选项。 1)Room Definition(Room空间定义规则) 用于设置元器件的Room空间。设置如图10-32所示。 图10-32 Room空间定义规则 2)Component Clearance(元器件间距规则) 用于定义元器件之间最小的间距,如图10-33所示。 图10-33 元器件间距规则 3)Component Orientations(元器件方向规则) 用于设置元器件的布局方向,如图10-34所示。 图10-34 元器件方向规则 4)Permitted Layers(允许板层规则) 用于设置元器件允许的布局层,如图10-35所示。 图10-35 允许板层规则 5)Nets to Ignore(忽略网络规则) 用于设置自动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