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孤独的收割人 诗人简介 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西北部的湖畔有一些诗人聚居,其诗作多描写湖区,故称他们为“湖畔派”。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杰出代表人物。1787年进入著名学府剑桥大学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790年去法国、瑞士和意大利旅游,受到当时法国革命思想的强烈感召。一年后,他又一次访问法国,与法国革命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坚定地拥护法国革命,回国后即创作了一些具有民主思想的诗歌。18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逐渐兴起、壮大,自幼就深受自然陶冶的华兹华斯决心投身大自然,潜心写诗并探索人生意义,1798年他与塞缪尔·柯勒律治合作的《抒情歌谣集》开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篇章之一。华兹华斯终生定居于田园乡野,关切农村下层劳动群众,他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观点,以满腔的同情和敬意,描写农民、牧民、流浪者的困苦生活,歌颂他们纯良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其诗风清淡朴素、含义隽永。 分析赏鉴 你看!那高原上年轻的姑娘, 独自一人正在田野上。 她一边收割一边在唱歌; 请你站住,或者悄悄地走过! 她独自在那里又割又捆, 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 你听!你听她的歌声, 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 (一)以画面烘托歌声。 描写年轻姑娘一边劳动一边歌唱的情景,营构了一幅视野辽阔,色彩鲜明,层次清晰,构图和谐的图画。 画面的背景由远及近,依次呈现。远景是高原峡谷,明丽秋空;中景是辽阔田野,微风拂拂;色彩是麦浪翻滚,金黄灿烂;近景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姑娘,站在原野上,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她是这幅高原收割图的主体和主角。 诗人一开篇就把歌咏的对象(劳动者)放在高原田野上,非常高大醒目,具有很强的视觉中击力。特别是她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她的歌声“好不凄凉”,“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空旷宽阔的高原田野,高远清爽的明丽秋空,遍地金黄的风舞麦浪,这种“大场面”、“深背景”的描写极富立体感,巧妙地烘托出歌声的高吭悠扬,给人以空谷传音,哀转久绝之感。 雄浑苍茫的自然,辛勤劳动的姑娘,凄婉动人的歌声,三者和谐统一,构成了一种独特清幽的美,而诗人的心灵也已经融合在这美的境界中,因而诗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在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 疲惫的旅人憩息在绿荫旁, 夜莺在这时嘀呖婉啭, 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 在最遥远的赫伯利群岛, 杜鹃声声唤醒了春光。 啼破了海上辽阔的沉寂, 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 (二)以鸟声烘托歌声。 诗人设想两幅画面,分别两次运用烘托手法来突现姑娘歌声的优美迷人。 第一幅图景是夜莺欢唱 在荒凉沉寂的沙漠里,孤独的旅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几乎陷入了一种无助无奈的绝望之中,这时,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夜莺欢唱。对于濒临绝境的旅人来说,这天籁之音无异于一线光明,一份生意,给人以极大的鼓舞,给人以生的勇气和新的希望。大漠孤魂反衬出夜莺啼啭的温馨宜人,但诗人说夜莺的“嘀呖啼啭”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又以夜莺反衬歌声,突出姑娘歌声的鼓舞人心,激活希望的迷人魅力。 第二幅图景是杜鹃报春 诗人用赫伯利群岛的荒凉寒冷,汪洋大海的沉寂黑暗来反衬杜鹃报春的响亮动听,杜鹃声声,驱散了寒冷,打破了沉寂,宣告冬天已经结束,春天就要到来。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消息啊!字里行间溢露出一种激动和喜悦。诗人又说“杜鹃声声”也不如这歌声动人心肠,再一次反衬出劳动者歌声的激动人心,生机活现的特点。 整节诗歌,两次类比设喻,两次烘托映衬,通过极富形象感的画面,引发读者的诗意联想,让读者在美妙的想象中去体味劳动者的内心世界。孤独的姑娘,辛勤的劳动者,她的歌声“暖人心房”,“动人心肠”,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希望的礼赞,对困厄的藐视,这正是我们跋涉人生所需要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 谁能告诉我她在唱些什么? 也许她在为过去哀伤, 唱的是渺远的不幸的往事, 和那很久以前的战场? 也许她唱的是普通的曲子, 当今的生活习以为常? 她唱生活中的忧伤和痛苦, 从前发生过,今后也这样? (三)以猜测烘托歌声。 这部分描写诗人对歌声的猜测感悟。 对于一个不期而遇的普通劳动者,对于一个孤独的收割人习以为常的歌唱,华兹华斯能保持一份平等关爱,一分真挚善良,一份设身处地的理解体察,这正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的高尚情操所在。 他听出,他猜想:姑娘也许在为过去哀伤,为不幸悲叹,为战争垂泪;也许是为司空见惯的生活而歌唱。她歌唱过去,她歌唱未来,她歌唱劳动,她歌唱自然,她歌唱痛苦和忧伤,她歌唱幸福和希望 她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像脚下的大地一样质朴、沉实,像田野麦穗一样充实、坦荡,像深秋高空一样宽容、忍耐。她用歌声来面对生活,她用劳动来建立尊严,她用胸怀来拥抱自然,拥抱生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