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女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及其消解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障碍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1]。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则是指个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因内心感受到一种无法战胜的困难而产生的一系列紧张、焦虑、沮丧、胆怯甚至恐惧等各种心理状态。
本文提及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主要强调是一种相对表现下的临床心理异常表现或症状,一般不能将之视为疾病对待。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研过程中发现(以广西区调研数据为研究对象,下同),这一现象首先在中学女生中更为普遍。大多表现为进行某类体育运动或者处于某种体育环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典型心理特征及外在行为表现或生理反应。然而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学女生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问题一直未得到真正重视。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对中学女生的体育运动心理障碍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并提出了在游戏中帮助其消除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相关对策。
一、 中学女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表现特征
1.心理方面
中学女生对于进行体育运动的常见心理障碍会表现为:焦虑、畏惧、自卑、抑郁或者漠视。如焦虑畏惧型:某同学跳箱练习时一次被绊倒后对此产生畏惧心理,再次练习时会产生异常紧张、大汗淋漓或者助跑到跳箱前突然停下等反应;如自卑抑郁型:某校阳光体育运动重点推广健美操项目,而体型肥胖动或肢体不协调的同学练习中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个别同学会因无形中被运动孤立而抑郁;也有些女生对体育运动呈漠视的态度,表现为运动参与行为敷衍以及对结果不关心、无所谓。
2.生理方面
事实上,运动心理障碍往往伴随一些较为明显的生理反应或行为表现。如某耐力较差的女同学每到要进行800米测验就变得抑郁、焦虑,因为既害怕跑步又担心测试成绩;结果,每当进行中长跑练习时就出现腹痛、腹泻、尿频、脚抽筋等现象。再如某同学因在篮球赛中被对方撞伤而产生畏惧心理,再次上场打球时动作放不开、不敢主动争抢。此外,也有少数学生表现为运动抵触,即直接拒绝或间接避免参加某种体育项目或练习某种动作。
总之,由于中学女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青春关键期,运动心理障碍的最直接表现即运动锻炼的认知性误区及参与程度低。更重要的是,这将对其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发展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体育心理障碍的长期存在会影响学生对身体自我的正确认知,对形态自我不悦纳等;另一方面,还可能在其生命成长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消极因素,如自卑、畏难、自控能力差等;此外,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缺乏正确的身心健康观,身体综合素质较差等也自然不可避免。
二、 中学女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关于中学女生产生运动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其归结为下列三个方面。
1.中学女生的特殊生理、心理特征
一方面,中学女生生理年龄一般为12-18岁,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一成长阶段由于内分泌活动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性别意识突显,神经系统此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上有出现暂时性肢体协调能力下降、反应迟缓或过分敏感等特征。并且,由于进入青春期后的生理变化,认识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过程中会羞怯、胆怯,对身心自我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进入青春期的女学生在心理方面呈现下面的特点:情绪较为容易波动;敏感、自尊心强,容易羞怯;参加体育课时较多表现意志上畏难、畏苦情绪严重,疲劳耐受力差以及进行室外体育活动时怕晒怕黑等等。此外,网络以及手机的日益普及,无疑为那些敏感、羞怯的女中学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空间,迷恋于手机网络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转移了参与户外运动的行为选择。还有少数同学对体育运动的漠然心理,则表现为只对体育的逃避性“假装漠视”和对任何事物的漠然,如网瘾学生。
2.体育教学和家庭教育的间接影响
由于中学女生在这一时期敏感性心理变化,某一偶然的事件都有可能使其对体育产生畏惧心理;加之应试教育环境下,体育课不受重视,教师对学生差异化关注较低。因此,传统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示范干扰或言语不当,学生受伤后的畏惧,个人身体素质差——肥胖或肢体不协调导致嘲笑或歧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中学女生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引子。家庭教育方面,问卷显示,尽管有近七成的家长认可身体健康、体育锻炼的重要,但是出于升学压力等原因,运动锻炼明显被后置。此外某些传统观念,如重男轻女、女生要文静少动等思想观念,也间接影响了某些女生的行为偏好。
3.压力应对教育缺失
整体而言,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真正落实。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以广西参与2010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中学为例),尽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但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是班主任的鼓励教育或理论灌输,专职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较少,压力应对教育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学生也对心理咨询缺乏合理认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莫扎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K333)第一乐章 钢琴谱五线谱.pdf VIP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初级)认证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0年“5G+智慧医疗”行业解决方案ppt.pptx
-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3部分:物业管理.pdf VIP
- 《快递实务》全套教案.docx VIP
- 职业技术学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pdf VIP
- 2023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pdf VIP
- 2024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储能领跑者联盟.pdf VIP
- 储能领跑者联盟:2025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pdf VIP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