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老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讲座观后感.docVIP

于丹老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讲座观后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丹老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讲座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讲座,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完之后,引发了我对于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人格、沟通、学习、健康成长问题的诸多思考和感触。 一、于丹主张教育的根本是快乐的学习,是自我潜力的开发。 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在学校教育阶段,所有能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操作能力、强健体魄的课程,譬如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就是于丹所谓的工艺教育的主张。 我有一位女朋友,在谈及对女儿教育时自豪的说,自从孩子上学开始,家里人就不再看电视了,每天都在亲自陪同孩子做作业,上辅导班,一切为了她的学习,甚至有辞职的打算。但是,在和她已经上三年级女儿的交谈中,我发现她竟然对“骷髅”“驾照”“下架”等日常词语一无所知。可是她的学习考试成绩竟然是全班第二名。我儿子的外号是“万事通”,我平时支持并鼓励他多阅读,多看动漫片,多使用电脑,多加强户外运动等等,因此他的知识早已不限于同龄人的范围,世界地理,中国历史,网络用语甚至时事新闻均是他兴趣所致,可他的考试成绩仅是全班第十二名。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结果绝大部分的孩子从小都不会做家务,从来没有做过家务。有一次我试图让儿子去洗碗,结果家里人老人一致反对,说孩子小,怕耽误学习时间,怕孩子受罪,会打碎碟子,会划破手,会浪费水…结果,已经六年级的儿子,什么都不会做。 我想通过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学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脱节的学习,是不会快乐的,同时自我潜力的开发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和发展。 二、于丹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孩子要学会感恩。 中国家庭几乎无一例外溺爱子女,对子女的呵护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子女会认为给予是本份,不给是亏欠。一切都是应得的。女子在小的时候,因为某个要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就会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还有的子女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而和父母断绝往来。用古代传统的孝顺理念去教育现在的孩子,无异于比全天还难。孔子曰“色难”,意即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由于过份的纵容和溺爱,现在的子女对父母的态度难得恭敬,给脸色,发脾气似乎都不为过。这实在是对中国孝道的一种背叛。 去年在澳新旅行团中,有一位清华大学的女学生,一路上竟然全是由年迈的母亲在推行李车,她走在前面竟没有回头的意思。团队中有一游客直接上前告诉她,你应该为你的母亲推行李。 儿子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写过一篇日记“姥姥的爱”: 姥姥的爱象蛋糕,又香又甜多美味。姥姥的爱象小溪,每天洗衣多辛苦。姥姥的爱象太阳,又亮又暖照耀我。 姥姥的爱象跑车, 每天来回接送我。虽然我写的简单,但姥姥的爱不简单。将来我一定要给她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就象她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一样。这篇日记老师毫不吝惜的给了儿子满分。我看了之后,念给我的母亲听,母亲听了,哭出了声音。 多简单的一个道理:子女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分享。 三、于丹老师的观点还有挫折教育,为人处事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融合能力。 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会前所必备的素质。但是,我们周围的孩子却令人遗憾的发现,他们独自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在有限。有个女朋友在博客中发表了一篇文章,原文如下:今天早晨儿子上学时说要钱买荧光笔,于是从钱包里拿了五元给他。中午吃饭时问他花了多少钱,他理直气壮地说花了一元,又问剩下的钱呢?儿子突然害羞起来,怎么也不肯说。原来学校不准学生带钱到学校,并且会让同桌对书包和口袋进行互相检查,孩子们之间也会互相举报,如果发现就得交给老师,所以他就把剩下的钱扔到垃圾箱里了。 我看了这篇文章后,回家用同样的问题问当时已经上五年级的儿子,儿子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办,那就还是把剩下的钱扔了吧。这样的回答令我始料不及,我原以为五年级的学生一定会和二年级的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有不一样的思路和方法。但没想到却如出一辙。到底是智商的雷同还是学校教育方法的惊人一致? 这样的孩子在走出校门之后,不免会让人为他们的前途荆棘充满担忧。 母亲单位一同事的儿子高校毕业后就职于上海某外资企业,但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谦让,团结,沟通的能力,结果被炒鱿鱼。回家后,竟然患上了轻度抑郁症,时间一长,彻底放弃了再就业的打算。这让父母一筹莫展,短短的时间内头发全白,令人不忍。 众多的事例足以让人反省教育的重要性。人格的完善,能力的锻炼远比书本知识的汲取更重要。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让孩子在人群中去学会爱,在山水中去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去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