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空间立体化”定向防灭火技术
作者:高法民 王开德
作者单位: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炭自燃火灾是煤矿五大自燃灾害之一,煤炭自燃火灾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主要危害主以下几个方面:(1)烧毁设备、支架、煤炭、巷道,造成冒顶事故;(2)引起外因火灾、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带来灾难性的事故;(3)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4)封闭火区,冻结可采储量,影响矿井正常生产。预防和控制煤炭自燃一直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也一直是一通三防工程技术人员不懈的努力。
一、肥城矿区煤炭自燃发火概况:
肥矿集团权属6对生产矿井,负有安全主管责任的破产改制矿井4对,其中老区肥城煤田有6对生产矿井(破产改制4对),鲁西南有4对生产矿井。肥矿集团老区各矿陆续于1958年建井并投产。矿区共有煤层16层,其中可采煤层8~10层。除3层煤为厚煤层外,其它均为薄及中厚煤层。开采煤层中2、3、9、10层煤具有自燃发火倾向,发火倾向性类型为Ⅱ类,发火期为6~12个月,梁宝寺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六个开采发火煤层的矿井中,有四个曾发生过发火事故, 肥城矿区老区从70年开始陆续出现发火事故,历史上出现发火及发火隐患57次,封闭采煤工作面11个,影响产量21万吨,封闭巷道4736m,丢失金属支柱、棚梁2383棵。
二、肥城矿区自燃发火的规律与特点:
矿井煤炭自燃发火的要素:一是开采煤层有自燃倾向性,二是有连续的供氧条件,三是热量能够蓄积。第一个要素是由煤层形成和存在的自燃条件决定,后两个要素与开采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肥城矿区的2、3、9、10层煤均具有自燃发火倾向,具备发火的基本要素。3层煤为厚煤层开采,根据煤层厚度采取分层开采、放项煤开采或一次采全高的回采方式。分层开采3层煤的矿井,由于重复揭露和采动影响,为煤层氧化自燃提供了条件;放顶开采由于地质条件影响放煤不彻底、上下端头不能放顶煤,大量浮煤遗留在采空区,增大了自燃发火的隐患和管理的复杂性;9、10层煤属薄及中厚煤层,9层煤平均厚度1.2m,10层煤平均厚度1.7m,两个煤层虽是一次采全高的单一煤层,但由于两个煤层为近距离煤层,层间距平均2m,存在着10层煤掘进和回采为九层煤已采区提供漏风氧化条件,九层煤采空区发火影响10层煤安全回采的突出矛盾。肥城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较多,由于煤层的完整性差,工作面布置和回采顺序不够规范;加之受煤层限制,采用高档普采工艺回采,煤层生产能力较低,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个数多,构成了防灭火工作的种种不利因素。根据历史上自燃发火的案例归纳分析和日常防灭火工作经验总结,肥城矿区煤层自燃发火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多煤层联合布置或分层开采,采区上下山布置在煤层中,是诱发自燃发火的重要因素。
联合布置或分层开采的采区上下山布置在煤层中,采区上下山使用时间长,与工作面连接巷道多,上下山煤柱受重复动压影响,极易破坏压酥,形成采区主要进回风巷与采空区之间的漏风通道。一是采区上下山通过煤柱与采空区“两道一线”之间的漏风;二是上下山两侧各煤层或分层立体交叉巷道与上下山之间形成漏风通道;三是由于煤柱的压酥破坏,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封闭难度大,密闭压坏、周边漏风成为管理方面的一大难题;四是由于巷道破坏失修,通风阻力高,形成采空区两侧漏风压差,是采空区发火重要条件。类似条件发火的典型案例是查庄矿3400采区。
2、厚煤层分层开采,各分层联合布置,工作面运输巷与岩石集中巷(或运输上下山)的共用溜煤小井是易发火地点或发火的主要诱因。
主要原因一是回采工作面结束后,采空区予以封闭,溜煤小井上口封闭于采空区内,下口位于主要运输巷,而运输巷一般为采区主要回风道,形成了采空区密闭和溜煤小井的漏风通道;二是回采结束后小井漏风处理困难,一般采用浮煤充填,不能完全隔绝漏风,同时具备了漏风供氧、可燃物和蓄热三个条件;三是溜煤小井靠近工作面停采线,往往由溜煤小井发火蔓延到停采线煤柱。
3、近距离煤层(或分层)开采,巷道布置采用内错式,导致下层(下分层)工作面在上层(上分层)工作面采空区区段煤柱下掘进和回采,从掘进准备开始即形成了上层(上分层)煤柱漏风氧化条件,下层(下分层)工作面回采时,上层工作面采空区煤柱发生自燃发火。
4、受地质构造影响,回采工作面沿走向分段回采时,其里、外面构造带煤柱处于采空区内,下层(下分层)工作面准备和回采时,形成了上层工作面采空区煤柱的漏风系统,最易形成自燃发火。类似情况发生的自燃发火事故,由于发火位置处于生产工作面的上方,直接威胁生产安全,又处理难度大,经常导致工作面搬家改造。
5、发火煤层采区顶部或底部工作面,其工作面顺槽通过贯眼与采区(或矿井)主要进回风巷相连,或保留回采巷道作为采区(或矿井)主要进回风巷,也是采空区发火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