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pptVIP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杭州学军中学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 虞世南 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高考 考情报告 决胜·预测演练 1~5 6~11 知识构建 思维技巧 [解析]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常识。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正用意,这是方法。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 [答案](1)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纟委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凭借外界,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2)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的。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三年高考 考情报告 决胜·预测演练 1~5 6~11 知识构建 思维技巧 3.(江苏盐城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授官题高冠[注]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高考 考情报告 决胜·预测演练 1~5 6~11 知识构建 思维技巧 [解析]天宝三年(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看来岑参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流露了一种矛盾心情。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所以诗人赴官时对原来的隐居地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深情。 [答案](1)吞、醉。吞,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2)用典、借代,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三年高考 考情报告 决胜·预测演练 1~5 6~11 知识构建 思维技巧 4.(原创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御 街 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赏析“寒声碎”中“寒”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情方面较为成功,被清代词论家许昂霄称为“铁石心肠人亦作销魂语”。请问上下阕的抒情手法有何不同?该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高考 考情报告 决胜·预测演练 1~5 6~11 知识构建 思维技巧 [解析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