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成都城墙,今天看不到了2016-08-04??文 |?王笛传统中国城市几乎都有城墙,但是今天几乎都消失了,建筑学家梁思诚竭力拯救北京城墙以失败告终的故事,已经广为人所知。成都的城墙虽然没有北京那么有名,但是却因为集三座城墙为一城而具有特色,但是它们都已经远去,仅仅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过去的成都城墙是城市中最显要的建筑,环城22.8里,有城楼4座,城门4座,墙厚1.8丈,高3丈。东西门相距9.3里,南北相距7.7里。根据同治《成都县志·城池》,“乾隆四十八年,四川总督福康安,奏请发帑银六十万两,彻底重修。周围四千一百二十二丈六尺,即二十二里八分。垛口八千一百二十二,砖高八十一层,压脚石条三层,大堆房十二,小堆房二十八。八角楼四,炮楼四,城楼顶高五丈。”1923年美国奥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的地理学家G·哈巴特(George Hubbard)对成都城墙的描述:“像大多数其他中国城墙一样,这个城墙并无特别之处,但这项工程代表着巨大劳力和材料的使用。从外面看,是一座底面为4-8英尺、顶面约为2英尺、有30-40英尺高的墙,墙上有齿形缺口,即作为射击的孔。里面是第二道墙,约40多英尺高,没有连接为一体以便于防守时卧倒。这墙也是用石头和砖做成,但以砖为主。内墙比外墙约矮6英尺,顶部且平滑。内外墙之间,土填至内墙的高度并成一定的斜度,上面砌有石板和大块砖。在墙的转角处真可谓一庞然大物拔地而起,外廓以石头和砖覆盖,外墙留有孔道以便枪击和观察敌人。”城墙是成都最高的建筑,站在上面可鸟瞰全城,“屋顶覆盖每一寸土地,犹如一片海洋,尽收眼底”。城墙起着保护城市和控制其居民的双重作用,但是与其修筑的初衷大相径庭的是,城墙还成为大众娱乐的场所。除了人们经常把城墙作为他们的日常活动空间外,成都的许多节日和庆典活动都在城墙上举行。▲?城墙远眺成都城在整个清代,四个城门是成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东门称“迎辉”,南门称“江桥”,西门称“清远”,北门称“大安”。四个城楼也分别有名称,东门城楼称“博济”,南称“浣溪”,西称“江源”,北称“涵泽”。地理学家章生道曾研究中国城门的文化含义,指出东、南、西、北门分别与春、夏、秋、冬四季相联系,南门象征着温暖和生命,北门却代表着寒冷和死亡,盛大的庆典和仪式总是在南门或南郊,北门或北郊却与军事有关。”城门通常在黎明开启、在晚间关闭,门卫盘查过往行人。关闭城门的时间也随时代的推移也有变化,从傍晚6点半延到7点半,再延至11点。1928年以后,城门在夜间不再关闭 。成都城市布局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大城之内另有两个小城——即满城和皇城,而且这两个小城都有自己的城墙。一首竹枝词描述了从市中心的鼓楼眺望所观:“鼓楼西望满城宽,鼓楼南望王城(即皇城)蟠。鼓楼东望人烟密,鼓楼北望号营盘。”满城坐落在成都西半部,为满营驻地和满人聚居处,据晚晴文人傅崇矩的观察,满城的形状有如蜈蚣:将军帅府,居蜈蚣之头;大街一条直达北门,如蜈蚣之身;各胡同左右排比,如蜈蚣之足。那个时候的满城,“景物清幽,花木甚多,空气清洁,街道通旷,鸠声树影,令人神畅。”▲?虽然地图上满城城墙已经被拆了,但是蜈蚣虫型的街道布局还没有变英国女旅行家I·贝德(Isabella Bird)在19世纪末到达成都时,她“从西门进入,穿过宏伟城门和绿树成荫的路,来到满城。满城是一个空旷的、到处是有围墙的菜园、树林环绕的地区,房屋大而破旧。街上的一些商店招牌写有满文”。▲?英国女旅行家I·贝德处于成都城市中心的皇城是汉朝遗址,明代时重建,为另一座城墙和御河环绕。皇城的北门称“后子门”,东门称“东华门”,西门称“西华门”,南门为正门。我核对了手头所有资料,包括一些旧地图,没有发现南门的名字。在一些旧地图中,南门仅仅被称为“皇城”。但是,在明朝,南门又被称为“端礼门”。一首19世纪中期的竹枝词称:“蜀王城上春草生,蜀王城下炊烟横。千家万家好门户,几家高过蜀王城?”皇城中心是贡院,三年一次的乡试便在此举行。▲?贡院中的考棚皇城城墙成矩形,也有四个城门,显出历尽沧桑的古旧气派。正门前有一巨大石牌坊,上有康熙皇帝手迹“为国求贤”四个大字。▲?皇城正门(后为国立四川大学正门)▲?辛亥革命爆发后,皇城里面人潮涌动在清覆灭之后,是保留还是拆毁城墙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焦点问题。在争论过程中,城墙一般被认为是“落后”的象征,经过晚清和民国初期的改革和重建,成都大城和少城的旧城墙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随着人口的增长,四个城门已无法承担起交通枢纽的重任。人们开始抱怨城墙的种种弊端,有些人甚至认为旧城墙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他们的理论是:文明各国,大都无城墙,拆了城,有利于交通,促进商业发展。认为城墙上“闭关自守时代”的产物。这种认识,是与当时人们“新亦优”、“旧亦劣”的观念共存的,所以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