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应原理的选择依据 1、原料常见易得,价格便宜 2、反应条件简单,容易实现 3、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控制 4、气体中杂质少,便于净化 5、符合绿色化学观念,安全环保 (2007 河北)在实验室里常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见《同》P76 34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图所给仪器可以组装出多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组装一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写出所选择的仪器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简要说明你组装的 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用你组装的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知道氧气已收集满? 如图所示,有许多用途 ①排空气收集气体; ②排水法收集气体; ③与量筒合起来可测量气体的体积 (气体从b进a出,瓶中一般充满水或某种饱和溶液); ④可用干燥装置(内装浓硫酸); ⑤可用作洗气装置(气体从a进b出,瓶内盛放液体) ⑥可作安全瓶,连接在发生装置之后,防止倒吸 (b接发生装置); ⑦医院用此装置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和氧气输出的快慢 (装置中放半瓶蒸馏水,a接氧气钢瓶,b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 本 堂 课 目 标: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复习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学会探究一些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前面我们学了哪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实验室制取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O2 答:2KMnO4=== K2MnO4+MnO2+ O2 MnO2 △ 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 MnO2 2、你选择何种反应装置(发生装置)? 你选择何种收集装置? O2 a b 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见课本P113-114) 右图所示装置有许多用途: ⑴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端通入。 ⑵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_____端通入。 ⑶瓶中储存氧气,用水将氧气排出时,水从____端通入。 ⑷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瓶中放约半瓶蒸馏水,这时氧气从_____端通入。 A B A A 学以致用 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铁架台 试管 集气瓶 酒精灯 水槽 3、如何检查仪器的气密性? 检查气密性方法: 用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壁,观察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见课本P115图6-12 ) 4、加热时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 答: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5、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何要放一小团棉花? 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6、加热后,何时开始收集气体?(排水法) 答: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 棉花 (见课本P45注①) (见课本P45最后一自然段) 7、如何检验你所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8、如何知道你收集的氧气已满? 9、停止加热时,为何要先撤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答: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引起试管骤冷而破裂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集气法 10、简述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本步骤。(用排水法收集)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入药品 给试管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实验完毕将导管移出水面 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 固定仪器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茶 庄 定 点 收 利 息 A B C 1、凡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 均可采取装置(A) 2、当用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制取气体时, 均可采取装置(B)或(C) 1、气体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水法(图1) 2、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无毒——向下排空法(图2) 3、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无毒——向上排空法(图3) 图1 图2 图3 基本类型: 1)排水法 3)向下排空气法 设计原则: 2)向上排空气法 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是否与水或空气中某成分反应 适用情况: 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