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 主讲教师:刘鸿 第一章 绪论 1.1 精细化工的范畴 精细化工: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 精细化学品:一般指批量小,纯度或质量要求高,而且润高的化学品 1.2 精细化工的特点 1 高技术密集度 2 多品种 3 综合生产流程和多用途,多功能生产设备 4 商品性强,市场竞争激烈 5 新产品开发成功率低,时间长,费用高 6 技术垄断性强,销售利润高,附加值高 1.3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直接用作最终产品或它的主要成分,如医药,农药等。 2.增加或赋予各种材料以特性。 3.增进和保障农,林,牧,渔业的丰产丰收。 4.丰富人民生活。 第2章 精细有机合成的理论基础 2.1反应试剂的分类 1.极性试剂 (a) 亲电试剂:从基质上取走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这种试剂电子云密度低,在反应中进攻其他分子的高电子云密度中心,具有亲电性。 第3章 精细有机合成的工艺学 1.相转移催化原理 3. 芳环取代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原料纯度 (1)水份:<0.04% (2)氢气含量:<4% (3)噻吩:使催化剂中毒;腐蚀设备 (4)循环使用的苯(苯氯比4:1)中氯苯的影响 氯化深度 混合作用 氯化温度 反应介质 液态:无需溶剂 固态:水 浓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等 有机溶剂 芳环取代氯化反应实例 氯苯的生产 (1)直接氯化法 3. 芳环上的取代溴化、碘化和氟化反应 溴化 碘化 (1)直接碘化 (2)重氮基转化法 第5章 磺化和硫酸化 1、概述 向有机化合物分子引入磺酸基的反应叫磺化 第六章 硝化及亚硝化 定义:向有机物分子的碳原子上引入硝基,生成C-NO2键的反应叫硝化。 第7章 氢化与还原 概述 定义:广义地讲,在还原剂的参与下,能使某原子得到电子或电子云密度增加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狭义地讲,在有机分子中增加氢或减少氧的反应,或者兼而有之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反应的重要性: 第8章 重氮化和重氮基的转化 重氮化反应 概述: 第9章 氨解和胺化 概述 定义: 第10章 烃化 概述 定义 第11章 酰化 概述 定义: 第12章 氧化 概述 定义: 第13章 水解 概述 定义: 第14章 缩合 概述: 凡是两个分子通过反应失去一个小分子生成一个较大分子的反应,以及两个分子通过加成反应生成一个较大分子的反应----缩合反应 脂链中亚甲基和甲基上氢原子的酸性 脂链中亚甲基和甲基上连有较强的吸电基时,这个亚甲基或甲基上的氢一般都表现出一定的酸性。 各种活泼甲基和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酸性值(以PKa表示) 习题练习九 酯交换(用酯的酯化) 酯醇交换法(最常用) 酯酸交换法 酯酯交换法 C-酰化 C-酰化反应主要用于制备芳酮,芳醛和芳羧酸。 傅氏酰基化反应制芳酮 酸化剂:酸酐或酸氯 催化剂:酸性催化剂AlCl3 反应历程:亲电取代反应——Freedel-Crafts 反应,亲电质点: 以酰氯为酰化剂 每1mol酰氯理论上要消耗1molAlCl3,实际上过量10~5%。 以酸酐作酰化剂 总反应方程式: C-羧化反应 水杨酸及其衍生物 2,3-酸 C-甲酰化制芳醛 Vilsmeier反应 Reimer-Tiemann反应 广义地讲,凡是失电子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狭义地讲,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主要是指在氧化剂的存在下,有机物分子中增加氧或减少氢的反应。 氧化反应的目的 利用氧化反应可以制备: (1)醇、酚; (2)醛、酮、醌; (3)羧酸; (4)环氧化合物; (5)过氧化合物; (6)腈等。 氧化剂 空气(O2):价廉易得,应用广泛 化学氧化剂 (1)非金属元素高价化合物: HNO3,NaClO3,NaClO (2)金属元素高价化合物: ①高价金属盐:KMnO4,Na2Cr2O3,K2Cr2O7 ②高价金属氧化物:MnO2,CrO3 (3)过氧化物:H2O2 (4)专用氧化剂 氧化方法和工艺 空气氧化法 化学氧化法:使用化学氧化剂(液相) 电化学氧化法:在电极上发生电子转移, 绿色工艺 空气液相氧化 气固相接触催化氧化 氧化剂和氧化方法的选择依据 选择性好 收率高,产品质量好 成本低,工艺简单 空气液相氧化 反应历程 链的引发 热裂解法 光离解法 电子转移法:变价金属盐引发 链的传递 无α-H,稳定,可分离出来。 当有机过氧化物有α-H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