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荧光分析法.pptVIP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章 荧光分析法 3.1 概述 3.2 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 3.3 定量分析方法 3.4 荧光分析技术及应用 3.1 概述 荧光和磷光的发展简史 基本概念 3.1 概述 3.1.1荧光和磷光的发展简史 16世纪:在矿物和植物提取液中发现荧光; 1575年:Monardes-植物愈创木切片黄色水溶液-天蓝色荧光; 1852年:Stokes阐明荧光发射机制(奎宁和叶绿素的荧光); 1905年:Wood发现气体分子的共振荧光; 1926年: Gaviola直接测定了荧光寿命; 1923年:荧光X射线光谱; 1964年: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建立; 1965年:荧光分析在生物分析中广泛应用; 15世纪: 磷光被发现(重晶石在强烈阳光下的发光) 1944年:Lewis提出磷光用于分析的可能性; 1957年:Keirs将磷光分析用于定量分析及多组分混合物分析; 1963年:广泛用于血液及尿液中痕量药物及农药残留量分析。 3.1 概述 3.1.2.基本概念 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能量被激发至激发态,然后从不稳定的激发态释放能量返回至基态。如果通过碰撞以热能或动能的形式释放能量回到基态,称为无辐射跃迁;如果是以辐射(发射光子)的形式回到基态,此种现象称为光致发光。常见的光致发光包括荧光和磷光。 荧光光谱法:基于化合物的荧光测量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荧光光谱法。特点:灵敏度高,检测限通常在ppb级(荧光10-7-10-9mg/mL);发光参数多,可进行动力学分析;分析线性范围比吸收光谱法宽;选择性比吸收光谱法好。 3.2 基本原理 3.2.1 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3.2.2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3.2.3 发光参数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 3.2 基本原理 3.2.1 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分子能级与电子能级的多重态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3.2 基本原理 3.2.1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分子能级与电子能级的多重态 基态:处于基态的分子,由于成对电子填充在能量最低的各轨道中,能量最低最稳定,所处的能态称为基线单重态(图示A状态)。 单重态:当基态一对电子中的一个被激发到较高能级,其自旋方向不会立刻改变,分子仍处于单重态—激发单重态(图示B状态)。 三重态:如果某电子在跃迁过程中,发生自旋方向改变,则分子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自旋方向平行的电子,即分子处于激发三重态。激发三重态能量比激发单重态略低(图示C状态)。 3.2 基本原理3.2.1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3.2 基本原理3.2.1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复习电磁波谱:光的波粒二象性 3.2 基本原理3.2.1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3.2 基本原理3.2.1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辐射跃迁-发光失活 荧光:激发态分子从第一激发单线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磷光:激发态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T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波长关系:激发光<荧光<磷光。 3.2 基本原理3.2.1分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无辐射失活 振动弛豫:激发态分子由同一电子能级中的较高振动能级转至较低振动能级的过程,其效率较高 内转换:当两个电子能级非常接近以致其振动能级有重叠时,电子由高能级回到低能级的过程。 外转换:激发态分子与溶剂、溶质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碰撞而失去能量的过程。 系间窜越:激发态分子的电子自旋发生倒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3.2 基本原理 3.2.2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任何荧光化合物都具有激发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荧光或磷光光谱)两种特征光谱 3.2 基本原理 3.2.2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具有三个特点: ⑴ 斯托克斯位移,波长:荧光>激发光; ⑵ 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大致成镜像对称; ⑶ 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 3.2 基本原理 3.2.2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3.2 基本原理 3.2.3 发光参数 荧光寿命(τf):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荧光寿命(10-8~10-10s)。荧光物质受到一个极短时间的脉冲光激发后,荧光强度从激发态到基态的变化,可用指数衰减定律表示:Ft=F0e-Kt。 F0、Ft :开始时和t时的荧光强度,K为衰减常数。 荧光产率(?):又称为荧光量子产率、荧光效率。 3.2 基本原理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 1.内部因素:分子结构对荧光效率的影响 2.外部因素:外界条件对荧光效率的影响 3.2 基本原理 3.2.4 影响物质发光的因素1.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分子结构对荧光效率的影响。物质分子有强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