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阅读第一二节,归纳北魏崛起的历史过程; 十六国北方政权林立,为什么北魏能够统一黄河流域? 政治上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 经济上学习农耕经济 文化上学习汉文化 北魏各种制度有欠缺 (政治)宗主督护制 阶级矛盾激化 (经济)赋税制度的混乱 三 改革的必要性 阶级矛盾的激化。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冯太后和孝文帝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姓名:元宏 曾用名:拓拔宏 庙号:高祖 谥号:孝文帝 出生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 民族:鲜卑族 在世:467-499 在位:471-499信仰:佛教 特长:诗赋 传世佳句:白日光天无不曜(yào ),江左一隅独未照。 历史评价: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旨在维护统治的封建化运动,统称为孝文帝改革。 * * * 《木兰辞》 北朝乐府诗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北周 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东 汉 隋 朝 东魏 北齐 宋 梁 齐 陈 南朝 北朝 西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阶段特征(420~589) 政治: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 经济:江南迅速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民族关系:五胡内迁,民族大融合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和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结构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开始。”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李鸿宾 长城-- 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两种文明的分隔线?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问题:根据材料和图片,你能分别描绘长城南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吗?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游牧为生,流动性强 擅长射猎,骑兵凶猛 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农耕为生,定居性强 擅长耕种纺织 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东晋建代国,后为前秦吞并 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魏 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 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文明的碰撞和融合:马背上得天下 形成:北魏进入中原,任命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形成宗主管理的基层组织 影响:统一初期,该制度有利于巩固统治。长期以往,豪强地主往往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材料一: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据一方。河北“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 从材料一看宗主对北魏统治会有什么危害? 二 改革的必要性 内容: 根据资产多少规定赋税多少,分成九品征收。即九品混通制 材料二: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帝(孝文帝祖父)始,又兴十五项“杂调”(杂税),后以战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 为正常年租赋的二倍半! 材料三: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材料三的现象对北魏政府有什么影响? 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 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益强化 必要性——矛盾尖锐,必须改革 1、阶级矛盾尖锐 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二是在赋税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