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基因与基因组-突变规范.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变独立性的应用 两种突变同时发生的概率(缺失除外)   为两个独立突变单独发生概率的乘积。   一个细胞同时发生多次突变的概率很小。 联合用药与交叉抗性  同时使用两种没有交叉抗性的药物可以提高疗效;大剂量一次性用药,而不是多次使用较小剂量。  R因子引起的抗药性可使几个不同的抗药性同时出现   *   基因突变的发生方向是可逆的。 正突变(forward mutation):   显性基因A ? 隐性基因a; 反突变(reverse mutation):    隐性基因a ? 显性基因A。 A a 通常用μ表示正突变频率、v表示反突变频率。 5 突变的可逆性 正突变μ 反突变v * 反突变又称为回复突变(back mutaiton) 通常认为:野生型基因是正常、有功能基因;而最初基因突变往往是野生型基因突变而丧失功能、发生功能改变,表现为隐性基因。 正突变与反突变发生的频率一般都不相同。 多数情况下:正突变率总是高于反突变率。 原因在于: 正常野生型基因内部存在许多可突变部位,其中之一结构改变均会导致其功能改变; 但是一旦突变发生,要回复正常野生型功能则只能由原来发生突变的部位恢复原状。 * 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 突变的多方向性:指基因突变可以多方向发生,即基因内部多个突变部位分别改变后会产生多种等位基因形式。 例如:A基因不同部位发生改变产生突变基因a1、a2、a3等对A均表现为隐性的基因。新基因可能均是无功能的,也可能各具不同功能。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由于基因突变多方向性而在同一基因位点上可能具有的多种等位基因形式。 在二倍体与异源多倍体中,同一位点只能有一对基因,最多存在两种等位基因形式;因此复等位基因的各种形式会存在于生物群体的不同个体中。 * * * * 野生型(wild type)与原养型(prototroph) 野生型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没有经过基因突变,具有正常生化代谢功能的遗传类型; 原养型指具有与野生型相同营养需求与表现的遗传类型,有时特指突变型恢复为与野生型相同的个体。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因基因突变丧失了某种生活物质合成能力,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需加入相应营养成分的突变型。 * 2 按遗传信息的改变分为 错义突变 missence mutation 同义突变 samesence mutation 无义突变 nonsence mutation 琥珀突变 amber UAG   赭石突变 ocher UAA   乳白突变 opal UGA * 3 按基因突变机制分类 碱基置换突变 substitution    碱基颠换  transversion     碱基转换   transition 移码突变 frameshift    缺失 deletion     重复 repetition * 三 基因突变的规律 自发性 稀有性 随机性 独立性 稳定性 可逆性  * 1 基因突变的自发性 两种观点: 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间呈对应性 ,定向突变; 突变是自发产生的,与环境是否存在该物质无关。突变无方向 * 1)Fluctuation test 彷徨试验 时间: 1943年 设计者:S.E.Luria M.Delbrück 实验材料:对T1噬菌体敏感的大肠杆菌 实验目的 验证突变的性状(对T1抗性)与引起突变的原因(与T1噬菌体接触)间有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实验设计: * 彷徨试验的设计原理 * 103/mL 24-36h * 小概率随机事件与Poisson分布  当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几率很小,而事件可在其中发生的试验次数又很大,该事件的发生概率遵循Poisson分布。  K= 0,1,2, . . . e ≈2.7183, : . * * * 2)涂布试验(Newcombe experiment) 1949年 H.B.Newcombe 实验材料 对T1噬菌体敏感的大肠杆菌 采用固体平板培养 实验过程 * * * 3)平板影印试验(replica plating) 1952年,美国的莱德伯格夫妇 Joshua Lederberg Esther Lederberg 实验材料 E.coli K12 strr 实验过程 * Lederberg 的平板培养法 * 4)适应性突变概念的重新提出 非致死选择条件长期培养 固体平板 突变时间依赖性:  生长非依赖性; 有利突变高频率发生: 方向性; 符合Poisson分布 * 没有方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