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地区77暴雨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剖析.pdf

攀西地区77暴雨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剖析.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攀西地区77暴雨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剖析.pdf

攀西地区“7.7”暴雨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剖析 顾清源1邓 波2罗菊芳2 (1成都市光华村街6号;2西昌市滴水岩90号) 摘要 通过对攀西地区“7.7”暴雨过程中的环流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表明:副热 带高压西北侧能量、水汽输送带中当大气中储存着丰富的不稳定能量和有高空风垂直切变存在 时,在西南低涡和青藏高原切变线触发下对流会强烈发展形成大范围暴雨,暴雨回波跃时问持续 的主要机制是降雨回波不断地新生和合并,暴雨回波成熟时在强同波中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存 在,强度达65dbZ,大于40dbz的强回波高度可达9千米,顶高增高超过15千米,垂直液态含 水量达45kg.mJ,存在逆风区,回波强度与1小时降雨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1引言 青藏高原大地形东南侧四川境内的攀西地区位于横断山脉东段,大凉山、小凉山山脉南北向 地横贯其问,境内高山环绕,江河密布,拔海高度大都在2000米以上,700hPa是该地区的对流 层低层,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著明的水汽输送“大三角扇型”关键区的水循环关键区就位于 这里【1),同时这里也是3个西南低涡主要生成源地的高频区(2),有关这里对流云团生成,发 展、移动的研究不仅对当地暴雨预报十分重要,而且对整个“大三角扇型”关键区的暴雨预报都 十分关键,徐祥德等的研究就表明了这种观点,他们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西高原 地区是季风水汽输送“大三角扇型”的关键区,该关键区的水汽输送影响到川西高原、四川盆地、 河套地区和我国东部”。陈忠明等对西南低涡形成的四川盆地暴雨天气过程中中尺度雨团活动的 分析发现(2):“西南低涡中的强雨团在演变过程中发生畸变和分裂”:顾清源等对西南低涡造 成四川盆地东北部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发现【3):“地面流场中尺度低压切变线北侧的偏北风 区域、地面气压场中高压与中低压之间气压梯度最大区域的前沿、地面总能量中尺度锋区前沿往 往是大暴雨的产生区域”。顾清源等通过对攀西地区一次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得出(4): “高海拔地区雹云演变有初生、发展、成熟、减弱四个阶段,回波由弱、零散、豆点状、无组织 的对流单体变为强、组织有序的飑线”。而有关青藏高原大地形东南侧四川境内攀西地区由西南 低涡所产生的暴雨对流云团的雷达遥测资料分析还较少,基于此。本文主要利用位于攀西地区的 西昌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针对攀西地区2006年7月6日~7日的一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 程进行分析(以下简称攀西地区“7.7”暴雨),以求探索出该地区西南低涡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 2天气实况 之内发生的,本次降水过程中冕宁、昭觉每小时的最大雨强均超过40毫米,冕宁县出现在6日 雨,冕宁还发生了大暴雨,安宁河流域面雨量达到创纪录的68.9毫米,在攀西地区历史上10 次大范围暴雨站数及面雨量排序列中(表一、面雨量采用泰森多边形方法计算),这次暴雨过程 是攀西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暴雨范围最大、暴雨站数犀多的一次区域性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同 时也是攀西地区流域面雨量最大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 图1 7月6日20~7月7日08时逐小时降水量柱形图 表1攀西地区历史上10次大范围暴雨站数及面雨量 暴雨日期 暴雨站数 面雨量 2006年7月7日 15 68.9 1998年7月6日 11 51.3 1998年6月30日 lO 46.8 2005年7月9日 9 44.5 1998年7月1日 9 42.8 2002年8月9日 8 41.9 2005年9月17日 8 40,7 2000年7月30日 7 42.8 2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