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光学总复习 几何光学(h ~0, l~0) 光 学 波动光学 ( h ~0, l≠0 ) 主要内容 量子光学(h≠0, l≠0) 波动性 电磁性 光波与物质的电磁相互作用 光波的叠加 1. 线性叠加原理 2. 独立传播原理 横波性 光的偏振 线性介质 光的干涉 光的衍射 有限束光波相干叠加 无限束光波相干叠加 1 5 4 2 3 6 1.1几何光学 几 何 光 学 基本规律 1.直线传播定律 2.折、反射定律 3.光路可逆原理 费马原理 高斯光学 主要内容 纤维光学 光度学 球面镜成像 薄透镜成像 光具组成像 复习要点及主要公式: 1. 基本实验定律(3个) ? 几何光学的基础 2.费马原理: 3. 符号法则 —— 新笛卡儿符号法则 4.基本公式: (基本方法是逐次成象法)条件: 几何光学的理论基础 I.普遍公式: II. 球面折射: III. 球面反射: IV. 薄透镜: V. 放大率: VI. 作图成像法:凸、凹透镜、光具组. 平面反射: 1:1 成像,完善成像,无色散.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M S P Q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相对程差 应用波动观点分析、理解平面反射问题: 反射光栅原理 3 8 7 6 5 4 2 1 10 9 1 2 3 4 5 s p 1 234 5 678910 A B 12 34 5 6 78910 A B 经常要用! 试证双镜两次反射定理:光线被交角等于q的两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交角(偏向角)等于两个镜面交角q 的两倍。 例: 解:根据几何学外角公式,由图可知 而: 故: i2 i1 两镜面间的反射问题: 1. 最大反射次数: 出射光线 2. 最多成像个数: 双镜两次反射定理 3. n次反射光走过的路径长度: 由正弦定理求解 BC : 球面折、反射成清晰像的条件: 1. 近轴光线 2. 近轴物点 一级近似理论 近轴物点: y s 近轴光线: h r 亥姆霍兹 — 拉格朗日定理 亥姆霍兹 — 拉格朗日恒等式 由: 得: 近轴物点的限制 近轴光线的限制 对多个共轴球面系统: 或: 横向放大率 角放大率?光束会聚比 i. 费马原理可证明折射、反射定律 费马原理 光波的叠加原理 ii. 实际应用中,直接用折、反定律更方便 ii. 费马原理可证明直线传播定律和光路可逆原理 取决于相位差 取决于光程 费马原理与几何三定律等价 费马原理的应用: 结 论 联结空间两点之间的光线,不论是直线、折线或者曲线,其所经历的光程与邻近光程相比,是极值,即遵守费马原理. 例1: 距岸3 公里的小船A海上速度 4km/h,小船上的人岸上步行速度 5km/h,为尽快到达岸上9公里的B点,问:小船上的人如何办? 例2: 海岛(O点)距两岸分别为a和b,为在两岸各设一个码头A和B,并使OgAgBgO运转周期最短,如何办? O A B O’ O” 解:如图。为什么? 光程为常数 光程为极大值 光程为极小值 凸抛物面 凹抛物面 凹椭圆面 凸椭圆面 凹双曲面 凸双曲 面 非球面镜 开放思路 什么条件下非近轴光线也能成清晰象 ? B C A 棱镜最小偏向角的证明: 最小偏向角入射时,棱镜内的折射光线与顶角对称 有极值?平衡?对称性 全反射中的隐失波问题: 古斯-汉森位移 什么是隐失波? 隐失波 Evanescent Wave, P.165 例 3.2 隐失波原理 在入射平面(xoy)内,透射的折射波: 由折射定律: 全反射时: 如果: 所以: 隐失波光强与界面入射深度 dp 的关系 令: 得: 实 验 进 展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光学听诊器 利用衰逝波可检测物体表面 100 nm 范围内的原子,分子变化. 例:在制作氦氖激光管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内调焦平行光管粘贴凹面反射镜,其光学系统如例下图所示。图中F1’ 是目镜 L1 的焦点,F2 是物镜L2 的焦点,已知目镜和物镜的焦距均为2cm,凹面镜 L3 的曲率半径为 8cm 调节 L2 ,使 L1 与L2 之间的距离为 5cm , L2与L3 之间的距离为10cm ,试求位于L2 前1cm的叉丝P经光学系统后所成像的位置. * 当L1与L2 的相对位置仍为5cm 时 ,若人眼通过 L1 能观测到一个清晰的叉丝像, L3与L2 的距离应为多少? L1 L2 L3 P1’ C P P3’ F2 F1’ P5’ P2’ P4’ 。 。 解:已知: (1) P 对L1直接成像: 注意:光线从右向左成像时, 符号法则不变, 但 f ’是原公式中的 f (2)p 经L2、L3,L2、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