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断面的测量方法
内容提要 : 隧道施工断面测量工作,不需专用软件,采用立面坐标法也能及时为施工提供可靠测量数据,准确的指导施工。 三维坐标段落法,只需测量任意位置的三维坐标即可计算其偏差。
关键词 : 隧道;断面;测量;立面坐标法 三维坐标段落法
隧道施工中各种工序衔接紧凑,平行作业、交叉施工的工程很多,且洞内作业面狭小,如排风不畅,空气质量差,红外线测量仪器反射信号太弱,往往无法进行测量工作。测量工作在隧道开挖施工中非常重要,它控制着隧道开挖的平面、高程和断面几何尺寸,关系到隧道的贯通。为满足测量工作需要,需选择关键工序工作面污染小的时间,停止一些次要工序 , 提前加大排风来满足测量工作条件。若测量工作占用时间过长,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如何及时、准确的提供测量成果,使用的仪器和方法便成了重要因素。花几十万买一台隧道断面仪,仅能用于隧道断面测量,投资太大,为节省投资可采用全站仪配隧道断面测量软件来完成。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后,再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可用台式、便携电脑,也可用可编程计算器进行。现将三数据分析方法列于表 1, 从表 1 可以看出,采用可编程计算器进行分析,内外业用时最少,测量工作对工程作业时间影响最小。本文将对这种方便、快捷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与介绍。序号 仪器型号 配套设备 外业平均用时( min ) 内业平均用时( min ) 1 天宝 笔记本电脑及隧道断面软件 25 6 2 徕卡 台式电脑及隧道断面软件 8 5 3 徕卡 台式电脑及隧道断面软件 6.5 7 4 徕卡 CASIO FX—4500 计算器 5 0 图1是一个隧道断面,垂直方向(高程)为纵轴,用 H 表示;水平方向(距线路中线的距离)为横轴,用 B 表示。
圆心纵坐标等于路线设计高程减设计高程线至隧道中心的距离乘横坡比,加圆心至路面的高度。用公式( 1-1 )表示。
O=S-b×i+h =S- 4.11×0.02+1.69 ( 1--1 )
圆心横坐标等于10 m (假定线路中心横坐标为10米)。加线路中心至隧道中心的距离可放出路中线、隧中线或距路中线任意宽度的点位,记录其地面高程、线路中线至待测断面站点的距离等。
仪器置于待测断面, ( 竖直度盘定天顶方向为 0 度,顺时针注记 ) 望远镜瞄准另一导线点或中线点定向后,转仪器正镜瞄准线路边线法线方向,也就是保证测量的竖直角读数,线路中线一侧为 270-360 度,线路边线一侧为 0-90 度。记录仪器高、观测的竖直角、斜距。根据个人习惯,亦可记录水平距离和高差。如隧道内干扰大,可在仪器定向前,竖直度盘调至90度或270度,置水准尺于水准点上,读取塔尺读数来校核视线高。测量数据记录于表2
序号 竖直角J 斜距D 偏差PC 备注 °′″ m cm 检查项目 初期支护 1 直墙 4.961 1.1 里程 D0+060 2 61-27-07 5.379 6.9 设计高程S 986.01 3 45-29-52 5.679 6.5 测站高程G 985.416 4 27-09-41 6.073 6.8 仪器高Y 1.488 5 12-12-05 6.373 4.4 半径R 5.95 6 357-49-51 6.634 1.3 横断位置L 6.11 7 343-59-17 6.870 0.7 允许偏差及要求 不小于设计 8 327-18-32 7.133 5.9 测站在中线以下不填 9 312-37-28 7.213 4.6 测站平面坐标 10 300-58-04 7.280 10.6 X 56433.375 11 294-52-30 7.299 14.6 Y 494710.141 12 直墙 6.983 3.3 断面方位角 101-34-33 1.3 测量数据处理
为了与 CASIO 系列可编程计算器编程使用附号一致,部分附号按汉语拼音首位为代码,并启用“轴交点”一词 。 FX — 4500 断 面测量计算程序如下:程序名 : SDDM( 隧道断面 -1)
L1 Lb1 0
L2 {J,D}
L3 Norm:T=J/10000
L4 I=IntT+Int(fracT×100)/60+frac(fracT×100)/36
L5 H=G+Y+Rec(D,I)
L6 B=10+L+N×W
L7 O =S-4.11×0.02+1.69
L8 C=(poI(B-15.11,H- O )-R)×100:Fix1: “ Pc=” ◢
L9 Goto 0
G-- 测站地面高程
Y-- 仪器高
J-- 观测的竖直角
D-- 斜距
L-- 线路中线至测站的距离
S-- 线路中线设计高程
R-- 半径
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