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_夏朝和商朝_3分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课夏朝和商朝 陶大口尊 青铜戈 青铜兽面纹尊 河南偃师商城出土文物   商朝前期,曾经数次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的都城稳定下来。 商朝的盛衰   盘庚迁殷后,商朝国力日渐强盛。鼎盛时期,商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殷墟商代遗址 殷墟车马坑 殷墟遗址 殷墟商代宫殿(复原) 商王武丁宠妃妇好墓葬坑(妇好——中国最早的女将军) 殷后期王位传到武丁时商朝达到最鼎盛时期 商王武丁早期征讨卜辞(龟腹甲) “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长14.8厘米,宽12.5厘米。这块卜骨上面有商王命令“众人”(农业奴隶)进行“协田”(耕田活动)的记载。 甲骨文中的商朝农业工具 从殷墟宫殿窖穴中发现的石镰刀   镰刀是农业收割庄稼的用具,在殷墟宫殿区域内属于王室贵族的圆形窖穴里,考古工作者曾发现444件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这反映了商朝农业生产规模很大。 甲骨文中的商朝农业作物 牛 马 羊 鸡 狗 猪   甲骨文中的马、牛、羊、猪、狗、鸡即是后世的“六畜”,为当时家畜(chù)家禽的主要品种。商代大型祭祀活动一次要用几百头甚至上千头家畜。商代畜牧业很发达。 说一说:下面符号各代表什么? 透雕兽面纹青铜钺 (商代·山东益都出土) 铁刃铜钺 (商代·北京平谷出土) 青铜戈 (商代·河南郑州出土)   已经出土了大量商代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说明商代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已经很发达。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商朝后期。立耳,长方形大鼎,用作炊食具或祭祀时放祭品的礼器。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出土。鼎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长1.1米,口宽0.79米,壁厚0.06米。腹       内壁有“司母戊”铭       文,故名。鼎外壁铸       有云雷纹、虎纹、人       头纹、夔纹等,并组       成精美整体图案。司       母戊鼎是我国也是世       界上已知的最重和最       大的一件青铜器。现       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商代盛酒器。1938年在湖南宁乡黄材出土。尊高58.3厘米,重34.5公斤。尊的腹部四面分别铸有四只大卷角羊,故名。尊的外部还铸有夔形纹、兽面纹等。四羊方尊是商代高超青铜工艺的代表。 四羊方尊 * 《史记》的《夏本纪》和《殷本纪》记载了夏、商两朝的历史。   大禹治水,在外奔忙了十多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禹三十多岁时娶涂山氏女为妻,又曾为治水而会诸侯于涂山。后来,涂山氏女因想念丈夫大禹,在涂山之阳唱出了我国最古老的情歌《候人兮猗》。然而,涂山究竟在哪里呢?由于文献记载简略,相同地名较多,形成数种不同的意见。   有以为涂山在伊洛、陆浑一带的三涂山,即今河南嵩县。《逸周书·度邑解》记载,周武王营建洛邑时的设想:“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涂,北望过于有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左传·昭公十七年》也记载:“晋将伐陆浑,以有事于雒(luò)与三涂。”杜预注曰:“三涂在陆浑。”《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也都说,三涂即涂山,山上有王母祠、王母涧。王母即涂山之女,大禹之妻。   有以为涂山在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左传·哀公七年》曰:“禹会诸侯于涂山。”杜预注此涂山在寿春县东北。据说,这里是大禹会诸侯的地方。   有以为涂山在今安徽当涂。《史记·夏本纪》司马贞索隐引皇甫谧(mì)的说法,指出当涂有禹庙,涂山应在当涂境内,而当涂的地理位置在安徽和县对岸,马鞍山市南。直到宋代,王楸在《野客丛书》中,也说当涂有涂山。   有以为涂山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北四十五里。《越绝书》《吴越春秋》以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都说涂山在越国故都会稽(浙江绍兴),并指出这里是大禹娶妻之处。   有以为涂山在今重庆。《华阳国志·巴志》提出,禹娶涂山艮之涂山,在江州涂山县。古之江州,即今之重庆,并说那里有禹王祠和涂后祠。后世文人墨客借禹娶涂山氏女的爱情故事,题咏甚多,从而使重庆说流传较广。清代陈竹坡还在涂山石壁上摩岩书刻“涂山”二字,高阔十余丈,远远望去,气势非凡。   有以为涂山在今四川北川。汉代扬雄《蜀王本纪》和唐代地理书《括地志》都说,禹生于石纽山,也即今之四川北川县。唐宋许多文人曾到此一游,在岩石上留下“石纽”、“禹穴”等珍贵笔迹。   许多史书上都记述:“尧舜传贤,禹独传子。”“尧舜皆传贤,及禹而德衰,不传贤而传子。”有的学者进行了辩解,说:“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禹传子启,而启独贤。”而根据《竹书纪年》《韩非子》《战国策》之见,又观点各异。《竹书纪年》云:“益于启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