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 菌 性 痢 疾 绥化市第一医院 传染科 李朝阳 历史研究回顾: 1846年认识痢疾有传染性。 1889年俄国学者首先记载痢疾的病原菌。 1896年(1897年)日本学者志贺氏分离出痢疾杆菌,并进一步用病人血清与分离的细菌作凝集试验,证实其致病作用。 (1900年)、 (1915年)、 (1917年)、 (1938年)、相继发现不同型的病菌,命名之。 概念: 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分二期七型 病原学 按”O”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分型 A痢疾志贺菌(重) B福氏志贺菌(慢)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轻) (1) 抗原结构 (2) 抵抗力 较强:宋内氏福氏鲍氏志贺氏。 前2种易转慢性 怕热,直晒30′、60℃10′或煮2′死亡 怕光 怕干燥:湿土中活34天,果菜上活3周, 冰块内活96天 两敏感:对酸、消毒剂敏感 (3)毒素 各型菌体裂解产生内毒素,引起发热、毒血症及休克。 志贺氏菌还可产生外毒素(肠毒素、神经毒素)故症状重。 (4) 一般不引起败血症 (5) 病后三天可产生抗体 (IgM、IgG),但无保护性,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二次感染、重复发病 (6)耐药性 (R因子) 近年,痢疾杆菌耐药性逐渐增加并广泛存在对1种或几种药物耐药。原因与R因子有关(由耐药转移因子与耐药决定因子组成) R因子能在人和动物体内或体外以及细菌种内或种外进行传递,但也可自然消失。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急、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 1.污染的水或食物通过消化道传播 2.生活接触 易感性: 普遍易感,无持久免疫 流行特征 季节性:5月上升,8~9月高峰,10月后减少 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及死亡率高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者 带菌者: 健康带菌者:如接触者 恢复期带菌者:2-3周或长4个月 (2)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粪——口——手) 苍蝇带菌率8~30%,手污染后带菌15% 常散在流行 食物型、水型引起暴发流行 食物型:凉拌菜、冷豆浆、冰棍、牛奶 水 型:下水道破漏,污水渗入水井污染 (3) 易感者 普遍。小孩比成人多,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多,青壮年多于老人。 (4)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 北京7~8月(60%) 广州3~11月,5~6月高峰 我国以福氏主,宋氏次之,鲍氏又次之,志贺氏仅见于少数地区 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是否发病的两大因素:机体防疫机能 病菌数量、毒力、侵袭力。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数量较多时: 病菌吸附并侵入结肠上皮细胞→基底膜→固有层。 病菌增殖裂解 释放:内毒素→发热、毒血症及休克 外毒素→肠毒素→腹泻 神经毒素→神经系统损害 病菌侵入固有层,引起小血管痉挛→上皮细胞缺血、缺氧、变性、坏死,表浅溃疡形成→腹痛、腹泻、脓血便。 发病机制 口 胃酸屏障 结肠黏膜上皮细胞 基底膜 固有层 繁殖 毒素 炎症反应小血管循环障碍 肠黏膜炎症坏死溃疡 黏液脓血便 (黏液、细胞碎屑、中性粒细胞、渗血液、血) 外毒素 外毒素是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许多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等均能产生外毒素。 外毒素不耐热、不稳定、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用作治疗。 内毒素 内毒素:是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中的一种脂多糖。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 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内毒素耐热而稳定,抗原性弱。 病理解剖 好发直肠及乙状结肠 急性菌痢:急性卡他性炎,随后假膜性炎,之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贵州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学生资助申请表.docx VIP
- 信息系统自行软件开发管理规定.docx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doc VIP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腓骨肌萎缩症ⅠA型药物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年供电所职工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电网考试供电局简答题.pdf VIP
- 附件2.贵州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学生资助申请表(本科).docx VIP
- 基于Matlab的变压器励磁涌流仿真分析.doc VIP
- SH╱T 3526-2015 石油化工异种钢焊接规范.pdf VIP
- 《现代中式家居设计》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