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看图思考 鱼儿为什么会死去呢? ?因为它们的生存环境——水体遭到了破坏 受污染的环境进行科学治理的基础工作是什么呢? ?进行环境监测 自来水如何保证水质达标呢? ?进行水质监测 学习内容与要求 了解水、大气、土壤等污染的来源以及主要污染物质的性质和分析测定方法; 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环境监测的特点及程序,培养独立开展环境监测的技能。 主要参考书目 环境监测. 杨承义,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6 刘德生. 环境监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 张建辉等. 环境监测学,中国环境出版社,2001.5 国家环保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出版社,2003 国家环保局.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出版社,2004 郭安然,唐森本. 环境监测,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环境监测? 监测(monitor):监视、监控、测定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 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 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 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 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1.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 (1)作为一门科学,从发展来看,环境分析是环境监测的雏形,环境监测则是以分析化学、物理测定、生物指示以及某些新技术为基础,研究环境污染物(包括化学污染和能源污染)的监测技术的科学。 (2)作为一项工作,环境监测则是为监视环境质量的变化而监测代表环境质量指标数据的过程。 2.环境监测的目的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污染监测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20世纪70年代 :主动监测或目的监测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 :污染防治监测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1. 时间分布性 2. 空间分布性 3.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危害有一阈值 4. 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1)单独作用(2)相加作用;(3)相乘作用;(4)拮抗作用 5.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1.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监测手段 :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 监测对象 :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 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 2.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时空性的特点 3.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过程是一个复杂 又有联系的系统 三、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一)化学、物理技术 重量法 、容量分析 、仪器分析 (二)生物技术 (三)监测技术的发展 3.1监测技术的发展 目前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单位所拥有的大型仪器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气相色谱-傅立叶红外光谱连用仪(GC/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等 这些大型仪器中,除GC/MS和ICP-AES在我国应用较多外,其他仪器都没有相应的标准或统一的监测分析方法 中型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气相色谱仪(GC),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离子色谱仪(I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以及极色谱仪(POLAR) 这些仪器在国内外的标准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的使用中占主导地位 3.2 分析技术的应用 GC/MS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 LC/MS ICP/MS 3.3自动监测系统和技术 在自动监测系统方面,—些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如大气、地面水、企业废气、焚烧炉排气、企业废水以及城市综合污水等方面均有成熟的自动连续监测系统 我国虽有少数废水自动监控系统生产.但监测项目较少.在提高自动化程度及降低故障率等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