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课时:把握文章思路,分析句段作用
【学习目标】在梳理作者写作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分析句段作用的方法
【课前导学】
【考纲要求】
分析综合(C)(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阐释】
思路:是作者在文章中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表达思想内容的思维过程。
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答案:①与前文送我诗集相照应。②申先生点头的细节,表明他理解了我交还诗集的用意,对我行为的赞许,暗示了我与申先生情感上的默契;③“踽踽走进晨曦里的小巷”表现了申先生遭受苦难而又不失坚强的性格;④以场景作结,忧伤而充满希望,给人以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每点2分)
试题2:(第一次月考)《怀念乡村春节》文章第二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①在内容上:不惜笔墨写城里春节燃放鞭炮的情形,渲染城里人的“比拼”。②在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乡村春节的情景作铺垫;构成对比,突出对乡村春节的怀念赞赏之情。(每点2分)
试题3(市一模《人生树下》)文章以《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话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内容上:指出桑树、梓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点明种树的价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②结构上:照应文题,引出下文对树与故乡、树与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叙写。(2分)
试题4(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水稻生长在村庄》文章详尽地叙述了水稻的一生看,这样安排材料有哪些好处?(6分)
答案:①展现水稻生长的完整过程,照应题目“水稻生长”;②表达了作者对水稻生长的盎然蓬勃和质朴安静的赞美;③与后文水稻存在状态的变化形成对比,为文末怀旧的感伤蓄势。(每点3分)
试题5:(2009江苏卷《上善若水》)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 1.三个问句先写水,再写都江堰,然后写人,最后写其蕴含的文化精神 ,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2.领起全文内容,引出下文对“上善若水”具体内涵的思考;3.以问句开头,易于激发读者的思考。(前两点每点2分,最后一点1分)
试题6(周练九《远离村人》)请概述本文的情感脉络。(4分)
答案:①首先写在野外劳动的生存恐惧,②其次写一棵老树起死回生的喜悦,③然后写活干完后感觉到远离村人的恐惧、孤独,④最后写打算远离村人的生活方式放任自己自由生活的豁然了悟。(每点1分)
试题7(考前综合练习一》《静穆之园》)第小节作者叙写了老人与孩童的情节有何4分)?这既是实写,更是象征。(1分)老人是苍老的,用以象征圆明园的过去、民族的历史,(1分)孩子是充满希望的,用以象征现在的社会、国家的未来。(1分)暗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脉生生不息。(1分)?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贯串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课堂研讨】
【概括句段类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常见题型
解题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