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技术及常见问题技巧.ppt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技术及常见问题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 沥青混合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下表中的两种混合料,具有相同的矿料最大粒径(19mm),但公称最大粒径不同 4.1 沥青混合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热拌沥青混合料种类 混合料 类型 密级配 开级配 半开级配 公称最大粒径(mm) 最大粒径(mm) 连续级配 间断级配 间断级配 沥青碎石 沥青混凝土 沥青稳定碎石 沥青玛蹄脂碎石 排水式沥青磨耗层 排水式沥青碎石基层 特粗式 -- ATB-40 -- -- ATPB-40 -- 37.5 53.0 粗粒式 -- ATB-30 -- -- ATPB-30 -- 31.5 37.5 AC-25 ATB-25 -- -- ATPB-25 -- 26.5 31.5 中粒式 AC-20 -- SMA-20 -- -- AM-20 19.0 26.5 AC-16 -- SMA-16 OGFC-16 -- AM-16 16.0 19.0 细粒式 AC-13 -- SMA-13 OGFC-13 -- AM-13 13.2 16.0 AC-10 -- SMA-10 OGFC-10 -- AM-10 9.5 13.2 砂粒式 AC-5 -- -- -- -- AM-5 4.75 9.5 设计空隙率(%) 3-5 3-6 3-4 18 18 6-12 -- -- 4.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决定其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也是解决沥青混合 料不均匀性的有效办法,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必须重视混合料的配合比 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 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进行集料的筛分试验,确定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的实际颗粒组成 测定不同粒径的集料的毛体积密度和视密度,吸水率 在设计级配范围内选择粗、中、细不同配合比,根据成品料的颗粒组成进行试配,确定各种规格集料的比例 根据经验,选择沥青用量,做马歇尔试验,测定试件密度并计算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物理指标进行体积分析,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等物理力学性质。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检验 由上得到的目标配合比确定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并试拌使用 根据拌和机一小时生产的混合料计算各冷料仓每小时供应量,通过调试冷料仓供料的转速来实现目标配合比 4.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 在目标配合比确定以后,根据实际施工的拌和机进行施工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确定每个热料仓的比例,使进入拌和缸和各种集料组成符合级配要求。 按目标配合比各冷料仓送料,集料通过烘干筒并通过二次除尘后通过拌合机筛分进入各热料仓,从各个热料仓中逐一放料到装载机斗,卸在平地上,从不同部分取样到试验室,用四分法取样品进行筛分试验。 根据各热料仓集料的颗粒组成,确定生产配合比和各热料仓比例做生产配合比的马歇尔试验,取目标配合比设计最佳油石比和+0.3%三个油石比,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其中,在进行配合比试验前应对热仓进行热仓取样筛分,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并不以单次取样结果为准。 4.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配合比验证 按生产配合比确定的级配进行试拌,一般试拌5-8盘。 分析每次拌和各热料仓的质量和沥青用量和设置质量差异。 分析每盘设置温度和出料温度差异。 每盘分别取有代表性样品做抽提筛分试验和马歇尔试验,检验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马歇尔指标,水稳性和高温稳定性。 4、工程实例:实际级配经常波动,热料仓筛分部分料仓也在波动,经7-8次筛分结果分析,最后推测可能热料仓筛网有问题,经冷却6小时,派维修人员进仓检查,发现有2个筛网出现破损。 4.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矿料筛分注意事项 大粒径矿料要水洗 小粒径矿料要防止粉料散失 针片状颗粒不允许超标或接近上限(针片状颗粒较大时,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很大) 关于级配设计的建议 级配曲线应圆滑 级配曲线最好呈S型, 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并兼顾低温抗裂的需要,宜适当减少最大公称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以下的用量,使中等粒径较多,形成S型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的设计空隙率 所谓关键粒径通过中值的问题,应该有自己的看法,不应盲从 不应错误认为规范给出的沥青用量范围是强制性的标准(实际是经验范围,主要是方便选择恰当的试配油石比) 4.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报告 配合比设计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说明 材料品种 原材料质量试验结果(委托试验按委托内容要求) 矿料级配及级配曲线 最佳沥青用量(油石比) 各项体积指标 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 有关说明等 1.8 沥青试验中的常见问题 含蜡量试验 蒸馏温度和速度误差较大 冷冻分离时的控温不准确 冷却过滤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