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应用总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疫学应用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免疫防治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第三节 移植免疫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人工主动免疫的注意事项 接种对象 接种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 接种途径 接种后反应 禁忌症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二、免 疫 治 疗 概念: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 用于免疫治疗的制剂:抗体、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免疫细胞、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分类(作用机制): 1、被动免疫治疗 被动增强:抗体、免疫效应细胞、小分子免疫肽 间接作用:过继免疫 2、免疫增强疗法 免疫抑制疗法 (一)采用治疗性疫苗进行的免疫治疗 1.微生物抗原疫苗:人类的许多肿瘤与微生物感染有关。 2 .细胞疫苗:包括肿瘤细胞疫苗、基因修饰的瘤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等。细胞疫苗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效应。 3 .分子疫苗:合成肽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和DNA疫苗可作为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 (三)采用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进行的免疫治疗 1.细胞因子补充和添加疗法:常应用重组细胞因子作为生物应答调变剂治疗肿瘤、感染、造血障碍等疾病。 2.细胞因子阻断和拮抗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感染性体克等。 3.细胞因子基因疗法:将细胞因子或其受体基因导入体内,使其在体内持续表达并发挥治疗效应。目前多项基因疗法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 (四)采用过继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的免疫治疗 1.过继免疫:将供体的淋巴细胞或淋巴因子转移给受者,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如取肿瘤患者自体免疫效应细胞(包括CTL、NK细胞、巨噬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等)经体外激活、增殖后回输给患者,主要用于治晚期肿瘤。 活化的免疫细胞(供者/自身) 2.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用患者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健康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回输给患者,让干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定居、分化、增殖,使患者恢复造血能力和免疫力。包括自体骨髓移植、异种骨髓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白血病等。 免疫重建 定义:将免疫功能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胞或淋巴干细胞,移植给免疫缺陷个体,使后 者的造血能力、免疫功能全部或部分得 到恢复。 方法:骨髓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 作用:治疗免疫缺陷病、白血病、再障 (五)采用免疫增强剂进行的免疫治疗 免疫因子:有转移因子和免疫核糖核酸 化学合成药物:左旋咪唑→T↑NK↑,西咪替丁→Ts↓ 微生物制剂:有卡介苗和短小棒状杆菌→Mφ↑→CK↑ 中药制剂:如香菇、灵芝、黄芪、人参、刺五加 等 上述免疫增强剂能非特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为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传染病的辅助治疗。 。 (六)采用免疫抑制剂进行的免疫治疗 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CTX)、氨甲喋呤 激素及抗淋巴细胞抗体:影响抗原识别、处理、递呈 真菌代谢产物:如环孢素A(CsA)、FK-506等 传统中药:如雷公藤多甙 免疫抑制剂用人工方法减弱或抑制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应答,主要用于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法是采用免疫抑制剂、放射线照射等。 。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利用免疫学原理建立的免疫学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多种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增殖病、移植排斥反应和肿瘤等)的诊断、疗效评估、发病机制探讨、以及对抗原性物质或免疫细胞的定性、定量,对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及细胞受体的检测等。 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实验 免疫细胞的测定 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实验 1.抗原抗体检测原理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 检测。 2.血清学反应(血清学实验):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 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抗原-抗体的结合。 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是分子表面的非 共价键结合。 比例性:抗原和抗体结合是否呈现可见的反应现象,于两者的分子比例密切相关。 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特异性结合阶段 可见的反应阶段 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1 电解质:抗原-抗体反应通常应用0.85%的氯化钠作为稀释液 ,以供给适应浓度的电解质。 2 温度:一般常使用反应在37度水浴 或孵育箱中进行。 3.酸碱度:抗原-抗体反应适应的酸碱度 为PH6~8。 抗原抗体反应又称血清学反应,主要有: 1、凝集反应 2、沉淀反应 3、免疫标记技术 单向琼脂扩散 是将一定量已知抗体混于琼脂凝胶中制琼脂板,在适当位置打孔后将抗原加入孔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