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海外更自信.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在海外更自信

2014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更自信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05日 ? 05 版)  编者按   过去一年,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向海外市场。修路、水利、油气管道等传统优势项目继续发力,金融、高科技等新兴产业也异军突起。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不断吸取经验、探索发展、融入当地,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新的一年,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步伐将更加自信、坚实、有力!      缅甸   调度台前的守望   张?勇   今年是我第一次在海外过春节,也是作为一名石油人参加工作8年来离开家乡度过的第五个春节。2012年,我由西气东输二线转战到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上工作,从荒凉的戈壁来到旱季炎热、雨季闷湿的缅甸,成为海外石油大军中的一员。   曼德勒调控中心是管道运营指挥枢纽,如同中缅油气管线的心脏,需要24小时值守。我的工作是负责天然气管道的调度令发布、上下游日指定输量的沟通协调和原油管道投产筹备调控,对生产数据监控、故障问题处理和应急事件的处理与协调。   2012年,我刚到缅甸的时候,调控中心筹备组也是刚刚成立,我们5个人挤在7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工作。当时,电力供应很不稳定,每天至少停电20次。网络更不给力,断网是常事。一次,领导要求我收集现场监理发送的数据,正赶上网络不通,手机信号也时断时续,他只能用备用电台呼叫,同时人工记录。这样的工作效率让我和同事们付出了数倍的努力。那一年,项目如期完成,而我累计休假却不足50天,与年幼的孩子见面机会少得可怜。每次看到孩子陌生的眼神,我心里总是感到无比愧疚。   2013年7月15日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早上9时,中缅天然气管道开阀进气,源源不断的天然气流向下游,看着流量和压力数据变化,听到来自现场的汇报说气体检测一切正常时,整个调控大厅沸腾了。大家付出的心血终于换来了胜利的果实。7月28日,管道开始向国内通气,我当时就站在调控台旁,仔细注视着数据的变化,从监视器中看着坎南火炬冲天燃起。   天然气管道投产成功后,缅甸国家油气公司多次召开会议,商量尽早实现分输调控。我和同事们制定详细的分输投产方案,组织相关运营中心操作演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013年9月9日,皎漂地区使用分输的天然气开始发电,11月21日,曼德勒工业开发区的玻璃厂也成为天然气的受益者。看到、听到缅甸民众的生活因为天然气带来的变化,我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价值。   在缅甸工作两年多了,我与身边的缅籍员工一起工作,一起运动,喜欢他们的朴实坦诚、认真严谨。驻地距曼德勒市区近10千米,大家每周有一次坐班车进城理发、购物的时间。看到林立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我才感到自己与现代都市生活并不遥远。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如今缅甸的网络和通信有了很大改观,我每天下班都能跟孩子视频聊天,和家人交流,我的很多缅籍员工同事也买了新手机、新摩托车,生活越来越好。   今年除夕,又是远离亲人,我和同事们一起守候在中缅油气管线曼德勒调控室里,守望着跳动着的天然气管道传输数据,想到通往中缅两国千家万户的天然气就在自己的守望中静静地传输,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温暖。   (作者是中缅油气管线东南亚管道公司带班调度长,本报记者于景浩采访整理)      印度   艰难的成长   本报驻印度记者?吕鹏飞   “我们现在终于知道如何与印度人打交道了!”黑龙江龙建路桥公司印度项目负责人刘树军向本报记者感慨道。2004年12月,刘树军第一次来到印度工作,当时只有33岁,转眼已快10年了。   刚到印度,刘树军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关。“印度各地方语言有很大差别,比如我们项目所在地的古吉拉特邦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跟官方印度语完全不同,当地说英语的人也不多,沟通起来真困难。”对此,该公司员工康文斌也颇有感触。康文斌2011年来印工作,主要负责现场施工。“在工地指挥印籍员工干活时,我主要靠简单的英语加手势。不过,由于大家的英语水平、思考方式都存在差异,工作中难免出现误解,从而影响了施工的效率。比如,事先布置给印籍员工的活,由于他们理解有偏差,施工时就会与原先的设计有出入,有时候甚至完全相反,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除了语言关外,印度的复杂国情也曾让刘树军感到困扰。“印度的财税体系十分复杂,一般人搞不明白。加上印度政府部门工作效率较低,权力交叉,职能不清,办起事来费时费力。比如我们现在哈里亚纳邦的工地要建一座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居然要14个人签29次字,因为涉及到环保手续,还需要该邦首席部长签字。一般情况下办好全部手续需要6个月时间。”刘树军还提到,印度地方社团力量强大,常会向外国公司提出各种要求,若得不到满足就去阻碍施工。倘若双方发生纠纷还要通过法院打官司来解决,但印度司法程序冗长,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当然有些困难也与公司自身管理经验不足有关。2011年初,哈里亚纳邦政府对于龙建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