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偶发故障期:多由运行操作 上的失误造成的,这就要求 严格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 耗损故障期:发生在设备寿命期末,故障率再度上升。主 要原因是设备某些零件的老化和和磨损。 这期间故障率较低且稳定, 大致为常数,是设备的最佳 状态时期。 电力系统的主设备的故障率λ(t)具有浴盆曲线中的偶 发故障期的特点,λ(t)与时间无关,为一常数。即: (4)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TF【用TU表示】 是元件寿命时间TU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2、可修复元件的可靠性指标 (1)可靠度 是指元件在起始时刻正常运行条件下,在时间区间[0,t] 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2)不可靠度(又称失效度) 是指元件在起始时刻完好条件下,在时间区间[0,t] 发生 首次故障的概率。 故障密度函数 : 指元件在 期间发生第一次故障的概率。 (3)故障率 元件从起始时刻直至时刻t完好的条件下,在时刻t以后 单位时间里发生故障的次数。 (4)修复率 ——元件由停运状态转向运行状态的概率 。 表示修理能力的指标。表示在现有检修能力和维修组织安 排的条件下,平均单位时间内能修复设备的台数。在设备 正常寿命内,λ、μ都是常数。 (5)平均修复时间MTTR【用TD表示,又称平均停运时间】 为设备连续检修所用时间的平均值,是元件连续停运时间 TD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6)平均运行周期MTBF(又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7)可用度A【又称可用率,有效度】 对于可修复元件: 对于不可修复元件: (8)不可用度【又称不可用率,无效度】 是可用度的对立事件。 元件的不可用度常用强迫停运率表示 (9)故障频率 3、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指标 主接线的可靠性指标一般用某种供电方式下的可用度、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每年平均停运时间和故障频率表示 三、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计算 目前所采用的方法: 网络法、 状态空间化 网络法:是假定系统每一个元件只有两种状态【运行和 停运】为前提,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及各元件的失效模式 绘出逻辑图,建立可靠性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求得 可靠性指标。但复杂系统建立和简化逻辑图比较困难。 状态空间化:建立在马尔科夫模型基础上,在处理复 杂系统或网络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目前广泛应用 于计算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1、串联系统 系统中任何一个元件发生故障,便构成系统故障,称为串联系统。 1)不可修复系统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RS为: 当各元件的故障率为常数时,则 串联系统的平均寿命TUS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等于各元件可靠度的乘积,故障率等于各元件故障率之和。串联系统的可靠度比其中任何一个元件的可靠度都小,要提高串联系统的可靠度,首先要提高系统中可靠度最弱元件的可靠度,同时不宜采用多元件的串联系统。 串联系统的寿命比最差元件的寿命还要短。 2)可修复系统 ——要同时考虑故障率和修复率,电气设备的λ和μ都可看作常数 可用度为 修复率 2、并联系统 ——若所有元件都有发生故障时,才构成系统故障 1)不可修复系统 元件的不可靠度 系统的不可靠度 并联系统的可靠度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并联系统的故障率 2)可修复系统 不可用度为各并联元件不可用度的乘积 可用度为 修复率 故障率 串并联混合系统 先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串联、并联子系统,然后按 照先后顺序,分别计算各子系统的可靠度,最后计 算整个系统的可靠度。 例:在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图中, 四、电气主接线可靠性的计算程序 1、根据主接线的形式,列出其中所有元件; 2、给出每个元件的故障率、修复率和停运时间; 3、确定系统故障判据,即确定主接线正常和故障条件; 4、建立数学模型,选择要计算的可靠性指标; 5、采用合适的可靠性计算方法。 第五节 电气主接线技术经济分析 (一)技术比较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原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可 拟出若干个主接线方案,然后从技术上论证各方案的优、 缺点,淘汰一些明显不合理的方案,最终保留2--3个技 术上相当,又都能满足任务书要求的方案,再进行经济 比较。 (二)经济计算比较 1、综合总投资I的计算 2、年运行费用C’的计算 3、方案的确定 1)静态比较法 2)动态比较法 形状系数K的确定: ①矩形导体的形状系数已制成曲线,示于图3-10中; 导体净距离大于导体截面半周长的两倍,即 时,K=1 ②圆管导体 K=1 ③槽行导体,在计算相间和同相条间的电动力,一般K=1 二、三相导体短路时的电动力 1、电动力的计算——假设三相导体布置在同一平面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