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 工程概况
二 主要技术标准
三 主要工程数量
四 沿线自然、资源条件
第二章 总体施工部署
一 工期、质量及进度安排
二 人员、设备投入
三 施工布置
第三章 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一 路机工程
二 排水与防护工程
三 桥梁与涵洞工程
四 路面工程
第四章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一 质量保证方针
二 质量保证的措施
第五章 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一 组织措施
二 技术措施和物资保证
第六章 生产安全保证措施
一 生产安全保证的组织机构
二 安全目标
三 安全保证体系
四 你全生产保证的措施
五 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第七章 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
一 环境保护措
二 文明施工措施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项目路线起点为川主大桥荷叶湾岸,与峨眉山至川主公路相接,经荷叶湾、碑岗,绿阴坨、蔡郎、鹅公包、花楸林,洪雅境内的朱山、牛山、石坎子、万坝、池子埂、香花顶,于龙洞里河坝与现有零公里至洪雅公路相接,止于峨眉山景区公路零公里山门处,路线全长35. 9公里(其中K22+269~ +835、K23+375~K31+400段位于洪雅境内),本项目合同段为K0+000~K22.269和K31+375~K35+089段,全长25.983公里。
二、主要技术标准
公 路等 级: 二级公路。
设计时速为: 40km/h。
路基宽度为: 8.5米。
行车道宽为: 2x3.5米。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60(回头弯30)米。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100米。
最大纵坡: 7%。
最短坡长: 120米。
桥梁宽度: 8.5米。
设计荷载: 公路I级。
路拱横坡: 2%。
路面结构类型: 沥青混凝土,
设计洪谁频率: 大中桥1/100、小桥涵1/50。
三、主要工程数量
路基挖方: 2568192立方米。
路基填方: 512376立方米。
防护工程: 159381立方米。
路面工程: 213700平方米。
涵洞工程: 1260米/142道。
桥梁工程: 5521米/17座。
交安工程:
公路绿化: 26.78公里。
四、沿线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区域为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峨眉山市西部,属构造剥蚀低山~中高山,微地貌位于中山斜坡坡麓中部,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峨眉山最高海拔3099米,相对高度达2500米以上(山下的峨眉山市海拔仅420米)。沟谷深切,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程一般456~1270m,相对高差500~800m,属深切的中山地貌。
2、气象资料
峨眉山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本身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整个上去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的山地气候特征,并且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平原与山地属于亚热带,中部山地为暖温带,中温带,山顶位亚寒带气。
工程区域处于峨眉河与川主河上游潮湿河谷地带,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历年平均气温变幅为17.5~3.0℃,极端最高气温(山脚)40℃,极端最低温(山顶)-20.9℃;历年雨量变幅为l 500~2400 mm,降水日数多达200天以上;平均相对湿度大于9~85%,雾日变幅50~322.1天;山体中上部以下日照不足1000h/年。因此,形成了蛾眉山热量垂直变化剧烈、湿润多雨、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
4、地质构造
峨眉山属于剥蚀背斜断块山,基底是前震旦花岗岩,表层是震旦纪,寒武纪和二叠纪石灰岩构成,顶部为大面积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覆盖。期间褶皱紧密,断层交错,地层出露较全。在国际通用的 13个地质纪中,除缺失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外,其余各纪所属地层均有出露。特别是出露的震旦系剖面和龙门洞出露的三叠纪地层剖面,层序完整良好,界线清楚,化石丰富,沉积相标志典型,历来被称为“地质之宫”。
峨眉山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部边缘,由于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而形成的一系列复背斜,复向斜及交错复杂的短层组成,在本测区内主要其控制作用的褶皱构造主要为峨眉山大背斜,挖断山背斜,万年寺向斜;断层构造主要为峨眉山大断层,观心坡断层,挖断山断层,报国寺断层。可见峨眉山地区构造纲要图。
5、水文地质条件
路线经过区域地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