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理后的现当代文学60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考题
1、试分析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叙事视角:丈夫李克(出身城市,小知识分子、并带城市生活记忆)
虚实焦点:妻子张同学(出身农村、没文化、带乡村及被压迫阶级记忆)
叙事冲突:妻子的保守、狭隘和固执影响了夫妻感情
叙事逻辑形式:认识性
叙事意识形态:
2、怎样看待萧也牧因《我们夫妇之间》所受到的批评及其随后的人生遭遇。
《我们夫妇之间》是一篇表现进城初期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跟自己战争环境里结合的工农出身的妻子,发生了某些矛盾,通过相互沟通理解、取长补短而达到了共识,增进了感情。描述的是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矛盾冲突的小说,用了普通的白描手法、通俗的口语化语言。
但一年后在全国范围批评电影《武训传》,大家提高警惕、擦亮眼睛的背景下,个别描写上的缺点却变成整体的玩弄人民、不诚实、新的低级趣味、倾向问题......作品被扣上“脱离生活,或者是依据小资产阶级的观念、趣味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不健康倾向”。而作者萧也牧也被咒骂为高等华人、洋场少年式的人物、癞皮狗。造成萧也牧被调离原来的工作岗位,从此搁笔,不再创作。
小说或许有缺点,如对生活提炼不够,个别语言粗俗。再说得重点,个别细节容易造成像是出工农分子的洋相这样的效果。这些都是可以进行实事求是的批评或善意的提醒的。他是一个朴实的人,又是一个热情而富有创造精神的人。
作为一个作家他放弃了心爱的创作,在分配给他的编辑岗位上甘当无名英雄,十数年如一日,忍辱负重,为促使文学创作繁荣而努力贡献,作为深谙创作的编辑,萧也牧其功不可没。
3、从《党费》或其他文学作品谈王愿坚的创作风格。
作品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精巧,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小说《党费》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为背景,描写了处于白色恐怖下的闽粤赣边区女共产党员黄新为筹集党费和掩护联络员而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形象地表现了在革命危难时刻苏区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善于刻画处于历史大环境背景下个人由个人的选择、信仰所走过的道路,一级这种选择在历史中所具有的价值。在塑造人物时,用人物在他人眼中的反映表现人物的英雄气概。他把注意力放在刻画人物的性格极其行为方式上,努力发掘性格中的闪光点,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都不做全面的历史的勾画,而是经常截取人物性格的横断面加以表现。《党费》中作者透过“我”的印象,表现了黄新崇高的品质。“我”从墙角的破口里,看到了有气无力地倚在妈妈黄新身上的孩子。孩子把小手伸到咸菜坛子里去沾盐水,塞到口里允着,在孩子抽空抓了一个腌豆角的时候,黄新是“先瞅了瞅孩子”——孩子是那么黄瘦可怜,“又瞅了瞅篮子里的菜”——菜要送给红军,帮助他们去战斗,然后她就从孩子手里把菜抢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她用咸菜作党费,她想得多么周到,对党的感情多么深厚!后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敌人闯入,咸菜的真相暴露,藏在阁楼上的“我”危在旦夕。读者不能不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可是,她“用爱党的心”,勇敢、机智地引走了敌人。她嘱咐“我”把咸菜带走,把孩子交给她父亲的几句话是多么动人心腑,就象一道火光腾空而起,使黄新的性格升华为成仁取义的崇高品质。
4、贯穿王蒙小说的红线是什么?为什么?
“生活多美好”,象一条扎不断的红线,贯穿于王蒙小说的整体之中,我们看到:无论王蒙怎样选材,怎样变幻着艺术手法,他的作品始终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挚爱,流淌着一种庄严的少年布尔什维克的精神,流淌着他对祖国、人民、理想和事业的满腔热诚。王蒙的人生观念,人生态度,与他的“生活多么美好”这一思想有直接关系的。“生活多美好”这一思想也是王蒙对生的感悟和阐释,这一思想决定了他的作品和作品的观念——作品中显现出的观念和作品的基调及主旋律。他青春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和激情满面怀,而在于他后来虽历尽了人间的沧桑和磨难,却始终对生活保持着一颗无限依恋,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生活是多么美好”这一心灵的“主旋律”,使他不断地弹奏出一曲曲情深意切的生活恋歌——无论这些歌的调子是高昂的、激越的,还是深沉的、柔和的五十年代初,他就是怀着这种信念登上文坛的,而当他历尽人间艰辛后,一旦重新拿起笔,对生活仍然是一往深情,发出的第一声呐喊仍然充满了对党的热爱。这种美好的信念、理想,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之中,无论题材、形式、手法如何变换,都掩饰不住他那颗热爱生活,热爱党和人民的赤诚的心灵。小说艺术特点:1、自叙传色彩 2、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