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检测基础知识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弹性滞后 弹性元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弹性特性的加载曲线与卸载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弹性滞后现象 。 4.弹性后效 弹性敏感元件所加载荷改变后,不是立即完成相应的变形,而是在一定时间间隔中逐渐完成变形的现象称为弹性后效现象。由于弹性后效存在,弹性敏感元件的变形不能迅速地随作用力的改变而改变,引起测量误差。 图2.1 弹性特性 图2.2 弹性滞后现象 1.6.2弹性敏感元件的材料及其基本要求 ① 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强度高、抗冲击、韧性好、疲劳强度高等)和良好的机械加工及热处理性能; ② 良好的弹性特性(弹性极限高、弹性滞后和弹性后效小等); ③ 弹性模量的温度系数小且稳定,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小且稳定; ④ 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等化学性能良好 1.6.3弹性敏感元件的变换原理 1.弹性圆柱 柱式弹性元件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可承受很大的载荷,根据截面形状可分为圆筒形与圆柱形两种,如图2.3所示。 轴向应力的应变量 横向应力的应变量 图2.3 弹性圆柱 弹性圆柱工作原理动画 2.悬臂梁 (1)等截面梁。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且截面为矩形的梁称为等截面悬臂梁。等截面悬臂梁所受作用力 F 与某一位置处的应变关系可按下式计算: (2)等强度梁。等截面梁的不同部位所产生的应变是不相等的,当作用力 F 加在梁的两斜边的交汇点处时,等强度梁各点的应变值为: 图2.4 等截面悬臂梁 图2.5 等强度悬臂梁 悬臂梁工作原理动画 3.薄壁圆筒 薄壁圆筒与弹簧管等弹性元件可将气体压力转换为应变。筒壁的每一单元将在轴线方向和圆周方向产生拉伸应力, 轴向应力sx与周向应力st相互垂直, 应用虎克定律,可求得这种弹性敏感元件 压力-应变关系式: 它的应变与圆筒的长度无关,而仅取决于圆筒的半径 r0、厚度 h 和弹性模量 E,而且轴线方向应变与圆周方向应变不相等。 图2.6 薄壁圆筒受力分忻 4.弹簧管 弹簧管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卵形或更复杂的形状。它主要在流体压力测量中作为压力敏感元件,将压力转换为弹簧管端部的位移。 对于椭圆形截面的薄壁弹簧管,管壁厚与短半轴之比应不超过0.7~0.8。在一定范围内,其自由端位移 d 和所受压力 p之间的关系呈线性特性,如图2.9所示。当压力超过某一压力值 p 时,特性曲线将偏离直线而上翘。 图2.7 C形弹簧管的结构与截面示意图 图2.8 螺旋形弹簧管 图2.9 特性曲线 5.膜片 1)圆形平膜片 在压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圆形平膜片各点对应的纵向应力和横向应力(切向应力) 。 图2.10 圆形平膜片应力分布 ① 在圆膜的中心处,r = 0,具有最大的正应力(拉应力),且sr=st; ② 在圆膜的边缘处,r = r0,纵向应力sr为最大的负应力(压应力); ③ 当 r0.635r0 时,纵向应力sr0,为正应力(拉应力); ④ 当 r=0.635r0 时,纵向应力sr=0; ⑤ 当 r0.635r0 时,纵向应力sr0,为负应力(压应力); ⑥ 当 r=0.812r0 时,横向应力st=0,但纵向应力sr0。 (2)波纹膜片 波纹膜片的形状可以做成多种形式,通常采用正弦形、梯形、锯齿形波形。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正弦形波纹膜片给出最大的挠度;锯齿形波纹膜片给出最小的挠度,但它的特性比较接近于直线;梯形波纹膜片的特性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图2.13 波纹管外形 图2.11 膜片的轴向截面 图2.12 波纹形状与膜片特性的关系 6.波纹管 金属波纹管的轴向容易变形,即灵敏度非常好,在变形量允许的情况下,压力或轴向力的变化与伸缩量是成比例的,所以利用它可把压力或轴向力转换为位移。 作业:p26-27:1,2,6,,12,13,18 传感器技术是涉及国民经济及国防科研各领域的重要技术。如果不建立我国自己的传感器产业,而一味依赖从国外进口传感器来满足需要,将使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力量的加强受到制约,因此必须尽快地发展我国的传感器产业。 我国传感器的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分散、实力不强、市场开拓不力。我国从事传感器研究和生产的单位约1300家,居世界第一,但真正形成一定规模的却寥寥无几。多数企业是低水平的重复,处在生产的初级阶段。   传感器属于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的高技术产品,其技术水平决定于科学研究的水平,而我国在传感器研究方面科研投入强度偏低,科研设备落后,加之我国存在科研和生产脱节的现象,所以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