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_-湘教版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吐鲁番盆地 华山西峰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断层 ↓ 成因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日本富士山 火山 ↓ 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只有8848.43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地壳在受到内力作用抬升的同时,还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 (三)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1)风 化 作 用 2、主要方式 (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在温度、水、生物等作用下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 地球外部 太阳辐射能 (三)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1)风 化 作 用 2、主要方式 (温度、水、生物等) (2)侵蚀作用 流水、风、冰川、海水 侵蚀地貌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 因,引起地表形态、组 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 变化的作用。 按其能量 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断裂,这些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 大陆漂移学说: ①漂移方式:大陆地壳漂浮在大洋地壳上进行移动 ②漂移过程:大陆先南北分裂,再东西漂移。 ③漂移动力:驱动力来自天体引潮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 一张地图引发的科学革命…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能找到哪些证据来证明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1880-1930) 大陆漂移主要证据 海底探测技术发展 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到底是什么呢? 大陆漂移学说 天体引潮力、地球自转离心力 魏格纳(1880-1930) 海底扩张学说 地幔物质的对流 H.H.Hess 赫斯 R.S.Dietz 迪茨 观察一 从大西洋海底地形图中,你能说出海底地表形态是怎样分布的吗? 洋脊 (海岭) 海底地貌特点: ① 海底中央由相对较高的海岭构成, 海洋的最深位置在大陆附近的海沟处 海沟 海底地貌特点 观察二 从全球海底岩石年龄图中,你能说出海底岩石年龄分布有何特点? 海底地貌特点: ② 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离洋脊越远,年龄越老。同一年龄岩石在海岭两侧对称分布。 ③ 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 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的动力来源 地幔物质对流 岩石圈最不稳定的破碎带 海岭 洋壳 海沟 (洋壳诞生处) (洋壳消亡处) (软流圈) 大洋地壳俯冲 两侧推移 海底扩张 大陆地壳 新←——— 洋壳年龄 ———→老 海底扩张示意动画 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观点: 洋壳从海岭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扩张; 老的洋壳在海沟处俯冲入地幔而消失; 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对流。 观察三 软流圈 地 核 地 幔 地 壳 大洋板块 大陆板块 软 流 圈 岩石圈 (地壳的全部+上地幔顶部)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大陆漂移学说 提出科学假设 验证科学设想 海底扩张学说 探测科技成果 逻辑推理 板块构造学说 总结前人成果 不断完善 科学研究永无止尽! 向四级跳冲击 H.H.Hess 赫斯 R.S.Dietz 迪茨 魏格纳 板块构造学说 勒皮雄 麦肯齐 摩根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1、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大板块又分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 3、板块的运动分为碰撞和张裂。 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思考: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各属于什么板块?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一)内力作用 2、作用速度 较快 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较慢 不易被人们所察觉 1、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   1960年,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熔岩流从高处奔腾而下,注入大海,迅速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两平方千米的新陆地。 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最大,也只有5厘米。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2、作用速度 3、表现形式: 4、地壳运动 (1) 水平运动 岩浆活动 较快 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较慢 不易被人们所察觉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