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任务1-2昆虫外部形态识别技术精选.ppt

项目一任务1-2昆虫外部形态识别技术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翅的连锁 鳞翅目、同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以前翅为主要的飞行器官,后翅一般不太发达,飞行时后翅常以连锁器挂在前翅上,以保持前后翅行动一致。 将昆虫的前、后翅连锁成一体,以增进飞行效力的各种特殊构造称为翅的连锁器。 昆虫前、后翅之间的连锁方式主要有五种类型。 ①贴接连锁:后翅肩角膨大,且有短的肩脉突伸于前翅后缘之下。也称膨肩连锁或翅抱型连锁。如枯叶蛾、天蛾等。 ②翅轭连锁:前翅轭区的基部有一指状突起,称翅轭,飞行时伸在后翅前缘的反面,前翅臀区的一部分叠盖在后翅上,将后翅夹住。 如蝙蝠蛾等低等的蛾类。 翅轭(反面) ③翅缰连锁:后翅前缘基部有1根或几根强大的刚毛,称为翅缰,在前翅反面翅脉上有1簇毛或鳞片,称为翅缰钩。飞翔时以翅缰插入翅缰钩内以连接前后翅。如大部分蛾类。 天蛾后翅 天蛾前翅 ④翅钩连锁:后翅前缘中部有1排小钩,称为翅钩,翅钩向上及向后弯曲,前翅后缘有1条向下卷起的褶,飞行时翅钩即挂在卷褶上。 如膜翅目及部分同翅目昆虫。 后翅翅钩 翅钩连锁(翅反面观) 翅钩连锁(翅正面观) ⑤翅褶连锁:前翅的后缘有1向下卷起的褶,后翅的前缘有1段短而向上卷起的褶,飞翔时前、后翅的卷褶挂连在一起。 如部分半翅目、同翅目昆虫等。 硕蝽翅连锁 翅的连锁方式图 1.翅轭(反面) 2.翅缰和系缰钩(反面) 3.后翅的翅钩和前翅的卷褶 4.前翅的卷褶和后翅的短褶 三、昆虫的腹部 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一般呈长筒形或椭圆形。成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体侧每节各有1对气门,末端为外生殖器,为代谢与生殖中心。 (一)基本构造 腹节的构造比胸节简单,有发达的背板和腹板。 气 门 气 门 雌虫的外生殖器着生于第8、9腹节上,为产卵的工具,故称产卵器。产卵器包括一对腹产卵瓣,一对内产卵瓣,一对背产卵瓣。如蝗虫、螽斯、蝉、蔷薇叶蜂、叶蝉等雌性外生殖器发达。 了解产卵习性,便于识别与防治害虫。 (二)雌性外生殖器 雌性产卵器基本构造 蝗虫雌性外生殖器 产卵器 瘤寄蜂 螽斯 蛾类 叶蝉 蝗虫 (三)雄性外生殖器 雄虫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 (四)尾须 尾须是由末腹节附肢演化而成的须状外突物,形状变化较大,有的不分节,呈短锥状,如蝗虫;有的细长多节呈丝状,如缨尾目、蜉蝣目;有的硬化成铗状,如革翅目。 (五)幼虫的腹足 鳞翅目幼虫和膜翅目叶蜂类幼虫腹部还具有腹足。 幼虫 数量 着生部位 末端有无趾钩 鳞翅目 5对 第三至六和第十腹节,第十腹节的1对又称为臀足 末端具趾钩 膜翅目(叶蜂类) 6~8对 从第二节开始有腹足 末端无趾钩 天蛾幼虫 天蛾幼虫趾钩 麦叶蜂幼虫 麦叶蜂幼虫放大(示腹足) 四、昆虫体壁及其衍生物 昆虫的体壁是包在整个昆虫体躯(包括附肢)最外层的组织,它具有皮肤和骨骼两种功能,又称外骨骼。 昆虫的外骨骼系统就是体壁构成的,并以其在适当部位的内陷形成加固体躯和着生肌肉的所谓“内骨骼”系统。 (1)支撑身体; (2)保护作用; 昆虫体壁作用 (3)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防止外界微生物侵入; (5)防止外界有毒物质。 (一)体壁的构造 1.底膜 2.皮细胞层 内表皮 3.表皮层 外表皮 上表皮 昆虫体壁的构造图 1.体壁的纵切 2.上表皮的纵切 (一)体壁的结构 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3部分组成。 表皮层:由皮细胞层向外分泌而成,结构 复杂,由内向外大致可分为内表皮、外 表皮和上表皮3层。内、外表皮之间,纵 贯许多微细孔道。 体壁 皮细胞层(活组织层):圆柱形或立方 形的单层细胞。有些细胞常特化为刚毛、 鳞片等外长物和各种不同的腺体。 底膜: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没有细胞 结构,系皮细胞分泌的非细胞物质所组 成。 (二)体壁的特性 体壁的特性,主要与表皮层有关。 (1)内表皮:表皮层最厚的一层,质地柔软而富延展性,主要含有蛋白质和几丁质。 (2)外表皮:由内表皮的外层硬化而来,坚硬,主要化学成分是几丁质、骨蛋白和脂类等。 (3)上表皮:表皮的最外层,最薄的一层,一般由内向外可分为脂腈层、蜡层和护蜡层。有的在脂腈层和蜡层间还有多元酚层。由于蜡质层分子作紧密的定向排列,可以防止水分外逸和内渗,构成体壁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