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期高三语文开学摸底检测试卷讲评.pptVIP

2013年秋期高三语文开学摸底检测试卷讲评.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秋期高三语文开学摸底检测试卷讲评

新闻短评 (1)论题具体,一事一议;(2)长话短说,议在实处;(3)源于报道,高于报道。     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以小见大、 巧妙说理 简短,精辟,点题,不要过激 4.用一句平实的话和一句形象的话(含有修辞手法)揭示……哲理 答案示例: (1)对困难要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战胜困难。只有不喜不悲的人,能当得大喜大悲。(2)这就是所说的“非宁静无以致远”(引用)。平静而坚毅的心是最好的登山鞋。(比喻) (评分标准:第一句2分,第二句3分。)         袁州州学记   仁宗皇帝廿三年,下诏命令各州县设立学馆。那时的州县长官,有的贤明,有的愚昧。(奉行诏令时,)有的尽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装装门面,充当官、师,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连几座城邑,没有琅琅的读书声。上面倡导而地方不响应,使得教学受阻,不能推行。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阳人祖无泽任袁州知州。初来时,就召见一班儒生,了解到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他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颍川人陈侁通判,听了认为很对,意见与祖无泽能够相合一致。他们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觉得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那儿土地干燥坚硬,那儿地势朝南,那儿建筑材料非常优良。学馆的陶瓦、墙壁、大门、房廊,有深灰、雪白、朱红、漆黑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学生、老师都有安身之所,厨房、粮仓都有安排之处。各种器物准备齐全,大家齐心协力建造,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没日没夜努力从事,过了一年,就将学馆建成。   在即将开学之时,旴江人李觏对众人规劝说:“那虞、夏、商、周四代办学之事,我们只需考察一下经书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凭借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大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武官战将,争相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的缘故。汉武帝即位于民富国强之际,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间,都能极力推行儒学,所以民风淳厚极了,一直影响到汉灵帝、汉献帝的时代。当时,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杀身之祸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那些功劳大得连皇帝也感到威摄的大臣,一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 各路诸侯虎视眈眈,却都不敢称帝,这种局面尚且维持了数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这样地维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长,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则可以继承礼乐来陶冶我们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变故,还可以坚持节操,做臣子的为国尽忠,当人子的为父尽孝。(学了儒道,)可以使人有了精神支柱,有所效法。这就是国家倡导教学之意。如果到这里来只学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领以求得名利,哪里只是你们的羞耻,抑或也是治国之人的忧虑。” 9⑴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参考: 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1分)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孤寂、伤感)之情。(1分) ⑵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参考: 反衬手法,以动衬静,(2分)“泉响”反衬四野的空旷、冷寂,“鸟喧”,反衬夜的静谧。(1分) ⑶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 ⑶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 参考: 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 即景寓情,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寂寞”; 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 10. ⑴猿鸣三声泪沾裳 ⑵泉香而酒洌 ⑶浑欲不胜簪 ⑷何日遣冯唐 ⑸惟吾德馨 ⑹恐美人之迟暮 ⑺和为贵 ⑻文章合为时而著 11.结合散文内容,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4分) 参考: ①勤劳、平凡——“30年”,“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卖馄饨,“一袭布衣”。 ②手艺好——“连大饭店的厨子都爱吃”,“人尽皆知”,“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 ③真诚、朴实——馄饨“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 ④有尊严、为他人着想——用木鱼做讯号,“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 1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3分) 参考: ①木鱼对老人来说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一种谋生的重要方式。(1分) ②对吃馄饨的人来说,除了是“吃饭钟”外,它清越的木鱼声,也是一位深夜寂寞中的良伴,可以温暖迟睡者的心灵,(1分)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1分) (2)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3分) 参考: “读经”是为了净化心灵,(1分)“无关紧要”,是因为作者从老人那里,感受到了人情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