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1980年代以来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状况和变化.pdf

长三角地区1980年代以来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状况和变化.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三角地区1980年代以来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状况和变化.pdf

(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 长三角地区1980年代以来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 状况和变化木 任远 邾慧 (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摘要】本文从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变动出发,定量考察从1980年代以来,特另q是1990年代以来长三角城市 格局及其演化,分析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变动所表现出的特点,并对城市群未来演化和加强城市群治理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城市群;首位城市;骨干性中心城市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城市化水 平已经达到60-70%,这个地区也被认为是世界正在 兴起的第六大都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以一系列的骨 干性中心城市所构成的体系支撑实现的。大量人口从 长三角以外地区迁移进入长三角,以及长三角地区内 部不断发展的农村城市化和城市间的人口迁移,使长 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不断在发生变化。本文1980年 代以来长三角地区城市体系在演化变动历程中所表现 出的特点,对未来区域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面貌和发展 趋势提出一些基本的判断和思考。 一、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及变化 近一个世纪以来,城市群和区域城市体系是引起 众多学者关注和充满重大理论思想突破的重要领域。 都市圈是分析区域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重要理论观 点。英国生态学家C,eddes(1915)则提出城市扩大 到更大的范围而集聚、连绵成城市群的形态。德国城 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克(1933)提出中心地理理论, 成为城市群内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理论。Vining从经 济学的角度论证如何实现合理的城市体系。Gottman 认为城市群不是一个很大的城市或大都市区,而是指 一个范围广大、由多个大都市联结而成的城市化区 域,有一定的低人口密度区分布其间。他概括了城市 群的5个特征:高密度的人口和城市网络、发达的交 通枢纽、模糊的形状和边界、多元的政治和社会组合 体、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新趋势和培植。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长 三角城市群经济与空间协调发展研究》(05JJD79003)的部 分研究成果。 姚士谋(1992)根据中国现状,认为中国城市群 必需具备三个条件:有相当数量和不同类型的城市, 有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广泛的联系。徐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等学者都认为 大都市带(城市群)是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 成,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存在密切 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同时,认为 “大都市带”具有这样的特点:(1)多核心,区域内 有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2)交通走廊, 这些大城市核心极大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发 展;(3)密集的交互作用,不仅体现在都市区内部, 还表现在中心城市与郊区、都市区之间;(4)规模 特别庞大;(5)国家的核心区域,在社会经济中占 有重要地位。 区域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随着不同城市发展的不 同阶段在逐步塑造和演变。基于克拉克(1951)提出城 市人口分布一般呈负指数函数分布,即城市中心点的 人口密度最高,随着离开市中心点距离的增加,人口密 度呈负指数函数下降。Newling(1966)提出,随着城市 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特别是中心城区的人口逐渐向郊 区扩散,使得城市人口密度的最高点向外偏离市中心 点,与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市中心点形成了“火山”状 的分布,提出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二次指数函数模型。 王桂新提出两个模型分别代表了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 段的人口分布模式,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分布由负指 数函数逐步向二次指数函数分布转变,提出随着时间 的推移和城市化的推进,人口净迁移峰值由中心城区 向郊区呈离心运动、峰值递减(任远等,2005)。 Klassen(1981)从中心城市、外围地区及大都市 圈内人口的动态变化,提出大都市圈发展的阶段模 175 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与规划理论建设 式,认为大都市圈的人口空间格局的变动可以看成是 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成市化的循 环过程。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T.Hagerstrand)提 出现代城市扩散理论,指出城市体系发展有波状扩 散、辐射扩散、等级扩散、跳跃扩散等形式。贝里 (O.Berry,1954)用系统化的观点研究了城市人口分布 与服务中心等级体系的关系。穆勒(Muller,1977)提 出了大都市圈的地域中心城市模式由四部分组成:衰 落的中心城市,内郊区,外郊区,城市边缘区。 日本学者在城市体系结构和变动方面的研究成果 卓越。富田和晓(1975)提出城市圈的离心扩大模 式,该模式将大都市圈分为中心城市、内圈和外圈, 并利用各圈层占大都市人口比例的指标来确定发展阶 段,该模型将大都市圈的发展划分为集心阶段、集心 扩大阶段、初期离心阶段、离心阶段和离心扩大阶 段,并认为第一二阶段为城市化阶段,三四阶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