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贝采利乌斯.pdfVIP

[精品]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贝采利乌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贝采利乌斯

一、贝采里乌斯的生平 在瑞典林彻平地区附近,有一座美丽的小村庄,名叫威菲松达。在它的 周围是广饶的田野,一条小河潺潺流过村庄的南面。1779年8月20日,琼 斯·雅各布·贝采里乌斯就诞生在这个村庄里。 小贝采里乌斯的父母都是农民。在他4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母 亲带着他和2岁的妹妹改嫁给了一位心地善良的牧师。两年以后,贝采里乌 斯的母亲也去世了。幸运的是,自己已经有5个儿女的继父对兄妹俩就像对 待亲生儿女一样,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牧师并不富有,但不久他仍然尽 力筹措了相当大的一笔钱,为7个孩子请了一位博学的家庭教师。 在家庭教师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同时,牧师还非常注意满足孩子们的求 知欲,经常专门为了教育的目的而带领他们去郊游。小河边有各种各样的植 物,清澈见底的水中,鱼儿在游水吐泡,小虾、小蟹在鹅卵石中钻来碰去。 小河边一年四季的景物各不相同,对孩子们来说,沿着小河旅行无疑是一场 非常有吸引力的游戏。贝采里乌斯更喜欢这种旅行,尤其是继父经常对他观 察事物加以指点与帮助。渐渐地,他开始全身心地爱上了大自然,有时他就 躺在河边软软的草地上,仰望着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他仿佛觉得自己已经是 大自然的一部分了。 1793年,14岁的贝采里乌斯进入了林彻平中学。对于那些繁杂的社会科 学课程,他学习并不十分努力;但对自然科学课程,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经常搜集各种植物、动物的标本,还喜欢去打猎。在一位刚从西印度群岛作 学术旅行回来的新博物学教师的指导下,贝采里乌斯开始对林彻平地区的动 植物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整个中学阶段,他给老师们留下的印象是:一 个天赋好、志向广泛但脾气很急的年轻人。 中学毕业后,贝采里乌斯希望能够继续深造,继父同意了他的要求。1796 年9月,17岁的贝采里乌斯来到乌普萨拉——瑞典古老的大学城。随即他通 过了入学考试,成为了乌普萨拉大学的学生。由于继父无力为他提供更多的 资金,所以他的生活相当艰苦。为了能使自己的生活状况有所改观,贝采里 乌斯就去给别人当家庭教师,虽然收入相当微薄,但这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却 培养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热爱劳动的品格。为了给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的孩子 上课,贝采里乌斯又开始自学法语、德语和英语,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自学 经历,所以这些语言方面的知识在他后来利用多国语言研究各种学术著作中 起了很大帮助作用。 1798年秋天,大学生贝采里乌斯获得了一笔奖学金,这样他就有了较充 足的时间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必为了生计东奔西跑了。很快,他通过 了自己的本专业——医学哲学的考试。直到这时,贝采里乌斯对于自己以后 毕生所从事的事业——化学,还没有多大兴趣。 最终促使贝采里乌斯将他的精力用到化学方面的却是一次考试。在大学 三年级的一次各科考试中,他的化学成绩排在了全班的最后,要不是其他学 科成绩优良,他就很可能被开除了。从此以后,不甘居人后的贝采里乌斯开 始主动地学习化学。此时,这位年轻人开始研读德国化学家吉坦尼尔的教科 书 《反燃素化学基础原理》。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教科书。贝采里乌斯后来 回忆道,正是研读了这本书后,他对于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他的头脑里 充满了各种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 此时,高年级的大学生每周有三次去化学实验室亲自操作的机会,对此 贝采里乌斯并不满意,他希望参加实验的机会能再多一些。于是,他常常趁 化学老师不在的时候偷偷溜进实验室参加实验。他的行为被老师发现后并没 有受到责罚,老师同意这个已经崭露化学头脑的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 有时还让他帮助自己制造一些化学药品。在不断的试验中,贝采里乌斯接触 的新知识越来越多。 在一本回忆录中,贝采里乌斯记述了这时发生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 正忙着制取硝酸,突然发现放出一种气体。为了弄清这是什么气体,我就把 它收集在玻璃瓶里。我认为这种气体就是拉瓦锡所说的氧,当我把一根已经 失去了火苗、即将熄灭的小木柴放入玻璃瓶中时,瓶内立刻燃起了一团明亮 的火焰。这时,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 那时,拉瓦锡的氧的学说正深入到化学理论当中并开始代替过时的燃素 论。在燃素论与拉瓦锡学说的拥护者之间进行着激烈的辩论。在瑞典科学界 占统治地位的还是燃素论,贝采里乌斯的老师们都是信奉旧观点的,而他们 的这位学生则接受了拉瓦锡的学说。贝采里乌斯在实验室里制备了大量的 氧,经常当着同学们的面进行在氧气中燃烧各种物质的实验。对于这些同学 来说,这是使他们认识拉瓦锡氧的学说的最早实验。 在不断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