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中国“卫星之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家栋:中国“卫星之父”.doc

孙家栋:中国“卫星之父”   他的传奇人生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次绕月探测……他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几乎占到中国航天飞行器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他就是孙家栋。   从研究火箭转到研究卫星   1929年4月8日,孙家栋出生于瓦房店万家岭镇老爷庙村。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194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   1958年,孙家栋就带着一枚珍贵的金质奖章回到了中国。同年4月,他被分配到当时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前身)总体部。那年“五一”节前,他第一次见到了时任五院院长的钱学森。当时钱学森经常到总体部检查工作,并亲临设计现场和大家讨论问题,对快速进步的孙家栋青睐有加,两人的接触次数逐渐多了起来。   两年后,我国科技人员跟着钱学森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发展的航天之路,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首枚近程弹道导弹。那时,孙家栋已经担任了导弹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   1967年7月29日,北京正值盛夏,骄阳似火。   在这个酷热的午后,孙家栋正伏案进行导弹设计。一位不速之客推门而入,开门见山:“我是国防科工委的汪永肃参谋。为了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院长向聂荣臻同志推荐你了,根据聂老总的指示,决定调你去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就这样,孙家栋扛着被卷和书箱去新岗位报到了。   发射卫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首颗人造卫星,次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随后,聂荣臻委派钱学森以及当时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国防部五院副院长王铮负责卫星规划。然而由于三年经济困难,卫星任务受到了影响,中央决定调整空间技术计划,把工作重点转向研制探空火箭。直至1965年,国家重新开始制定卫星计划,并确定了1970年发射,卫星要“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的总体目标。   孙家栋参与进来时,时间已十分紧迫。如何尽快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如何按工程的研制规律一步步往下走?各系统怎样联接起来?联接起来后又怎样做试验?一个个难题摆在面前,他决定从组建队伍抓起。   然而,“文革”年代,派别林立;发射卫星又是人人都想参与的大事。对于年轻的孙家栋来说,选人时稍微处理不当,很容易“引火烧身”。自己被“上纲上线”事小,影响卫星研制工作事大。在钱学森的鼓励下,他横下心,抛开顾虑,一切以搞卫星需要为标准。经过详细考察,他从不同专业角度和技术特长出发,最终选定了戚发轫等18人,这就是中国卫星发展史上有名的“十八勇士”。   “十八勇士”的聚集,使卫星总体设计部如虎添翼。攻克重重难关后,卫星初样在1969年10月基本告成。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奏响了中国人向太空迈进的序曲。卫星上的全部元器件、设备和材料,以及许多理论和技术难关的攻克,都是中国自己的产品和成果,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结晶。   争取到美国的卫星发射许可证   1985年10月,我国政府庄严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对外发射业务。这一消息在国际上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几乎在同时,经中央批准,孙家栋升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又一次受命于中国航天发展的关键时刻。   发射外国卫星,是带有商业性质的国际间技术合作,中国航天人不仅要懂得研制火箭发射卫星,也必须学会与国外商家打交道,孙家栋又客串起“生意人”的角色。其中争取美国政府发放“亚洲一号”卫星许可证,是他谈判生涯中的精彩之笔。   1988年,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生产的通信卫星,起名“亚洲一号”,并准备让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将其送入太空。但卫星要从大洋彼岸运到中国,必须有美国政府发放的出境许可证,争取许可证的使命便落到了孙家栋的肩上。   这年10月,孙家栋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卫星技术安全》和《卫星发射责任》两个协议备忘录。但因双方对若干国际贸易问题存在较大分歧而未达成最终的协议。11月第二轮会谈,谈判席从北京转到了华盛顿,孙家栋作为代表团团长再次领命出征。   谈判中,面对美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孙家栋毫不示弱,据理力争,坚决反驳“中国发射外星扰乱国际商业发射市场”论。因为圣诞节即将来临,美方代表大多订了20号出外旅游度假的机票,无心恋战。孙家栋抓住对方的心理,制定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