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丁堰中学2010-2011年度高二学情抽测政治试卷[选修].doc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中学2010-2011年度高二学情抽测政治试卷[选修].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中学2010-2011年度高二学情抽测政治试卷[选修]

丁堰中学高二(选修)学情抽测 政 治(选修) 制卷人:冒亚军 审核人:马宏秀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试卷分Ⅰ、Ⅱ两卷,Ⅰ卷为选择题,共66分,Ⅱ卷为主观题,共54分。 第I卷(选择题66分) 一 、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6分) 1、下列对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下列观点中,与“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这一世界观相同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C.“子不语怪、力、乱、神”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5、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6、“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 7、意识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外界其他因素作用于人脑的结果,该事实说明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B.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世界 8、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拚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这种精神被称之为抗洪精神。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水平 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9、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0、“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11、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 ②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能把人的意识直接变为物质 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检验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客观物质性 .无限上升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 B.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C.学习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D.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14、“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一古语主要强调了 A.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实践的重要性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D.理想的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