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唐弢散文.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精品资料]唐弢散文

唐弢散文 序 言 刘纳 一 1933年,后来被文坛称作 “小品文年”。这一年夏天,上海出版的 《申 报》副刊 《自由谈》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唐弢。当时,他只有20岁,是 一名邮局工人。 他年轻的生命已经饱尝人世的艰辛。 唐弢,原名端毅,字越臣,1913年3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西乡畈地 塘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家几代人都没有读过书,他的父亲因为不识字吃过大 亏,便一心支持儿子上学。这招来了富人们的冷嘲和诬蔑,而父亲的决心是 不可动摇的。在唐弢14岁时,父亲典押房屋,将他送到上海洋人办的华童公 学。唐弢后来回忆说:“奴隶的命运竟是这样不容易摆脱的!我看见了周围 的压迫、侮辱、剥削。看见了冷嘲和诬蔑,但是,也看见了种在这诬蔑里的 决心、我是受着这决心的荫庇长大起来的。” 有一件事给唐弢留下了铭心刻骨的印象: 父亲从乡间到上海来看他,他向父亲表示很希望能买一部既标音韵、又 释字义的辞典。在书店里,店员漫不经心地说出了新出版的《辞源》的价格: “四块。” 父亲惊奇的神情是他永远难忘的。世代务农的父亲实在难以设想一部书 会比两担稻谷还贵。 “能不能不买呢?”父亲用犹豫的、商量的口气问。 “买。我读书离不开它。” “太贵啊,你再想想……”父亲的声音已经发抖。父亲的乞求的目光更 是他永远难忘的。 唐弢后来带着永难抚平的创痛回忆当时的情景:“父亲终于从腰包里吃 力地摸出四块钱,数了两遍,颤巍巍地递到那个店员的手里。我望着他,他 似乎突然间老了许多。我的鼻子一阵酸,热泪夺眶而出,赶紧抱起书,扶着 他踉踉跄跄走出了商务印书馆的大门。” 这样的生活经历与感情经历,将给唐弢日后的文学活动射下激愤的投 影。 父亲在生活的煎熬下精神失常了,唐弢只读到初中二年级便被迫辍学做 了邮局的拣信工。他倔强地挑起了人生的担子。 在唐弢的记忆中,他走上文学道路是与父亲的死联系在一起的。他后来 回忆处女作 《故乡的雨》的写作时说:“文章所写的心境是真实的。我由此 记起,我的父亲于壬申除夕——1933年1月25日去世,按照习惯不能举哀, 停丧度岁,合家惨然,这个景象宛然在目。我也由此记起,我在这段时间里 遭人白眼,受人冷遇,心头有驱不散的寂寞之感,要想发泄。”他写作了, 是因为他 “确实想叫喊,大声地叫喊。” 就这样,唐弢开始了他近60年的文学生涯。在漫长的年月里,当他静静 地坐在书桌前,浸沉到工作的旋律里;当他独对孤灯,领受沉思者的寂寞; 当他在痛苦中踏上寻梦与寻路的精神行旅……他眼前便会出现一又眼睛—— 他过世了的父亲的眼睛。 在题名 《眼睛》的散文里,唐弢描写了那双眼睛亲切而悲郁的注视。 眼睛说:“你应该好好地用你的力,而且……” 他回答:“我知道,而且好好地用我的脑。” “还有……”眼睛苞出了泪水。而后,“那两颗水点慢慢地大起来,大 起来,蜗牛似的,一步一步爬下了两颊,划了两条潮湿的直线,两条路,两 条深红的路。白色的亮光映着这流下来的水点,显得非常娇艳,非常鲜红。” ——那是血。 血光照耀着他。在血光下,写作成为他战斗的事业和生命的寄托。 唐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杂文、散文作家,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 究专家和鲁迅研究专家。他文学活动的三个组成部分密切地结合在一起,集 学者化的作家与作家化的学者于一身。 二 唐弢一生出版了20多本杂文、散文,然而,他最喜爱、最重视的文学形 式却是诗。这一现象能给我们耐寻味的启示。 唐弢后来写下过一段很有影响的文字:“一个诗人也许不会写小说、散 文、剧本或者文艺批评,但一个文艺批评家、剧作家、散文家或者小说家, 却应该写诗,至少是懂得诗。否则的话,那将是一个悲剧,一个抱憾无涯的 悲剧:因为他毕生孜孜矻矻地去从事的,多半会是一件徒劳无益的工作,白 白地将自己的生命浪费掉。” 唐弢终生都重视诗,热爱诗。在他看来,“诗是艺术的同义语,它是文 学中的文学。”而且,他最初与文学发生关系也是诗——写旧体诗。那么, 在他走上文学道路之后,为什么没有把诗作为主要的创作形式,却写了大量 的杂文、散文?在唐弢写于1987年的

知传链电子书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