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浅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识教育浅论

通识教育浅论 晏阳初班 钟伟瀚 【摘要】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在对古典自由教育进行改造之后,重新应用于欧美及其后的学习者中。我国通识教育并非本土产物,而是引进国外教育思想与模式应用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之中。通识教育在我国呈多点开花状发展,港台及大陆都有鲜明的发展特色。作为一种舶来的概念,通识教育在中国本土化发展时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尝试对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困境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通识教育,自由教育,归因分析,本土化改造,改进策略 一、关于通识教育概念的理解 (一)国外研究综述: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思想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译为博雅教育)。自由教育首先由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提出,核心概念是自由,注重追求心智的解放。自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自身的素质,相对的,如果通过学习某种技巧而达致实用的目的则是“非自由”的教育。[1]自由教育首先肯定知识本身的价值,同时追求纯正的真、善、美。由于要求受教育者的思想不偏于一见,自由教育的内容以广博为尚,无论中古基督教学校中的“自由七艺”抑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人文学科,均涵盖了现代的文科和理科。[2]自由教育的思想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 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古典的自由教育与当今提倡的通识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历史继承性,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两者在所处的历史情境、培养目标以及各自所对应的教育类型都有较大差异。自由教育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在古希腊时期专为统治和精英阶级而设立,以培养绅士为目标。它与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职业教育相对立,理智训练本身即是教育目的,不直接为学生的特定职业做准备。通识教育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面对的是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学生,其目的是培养既具有较宽厚的专业基础又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两者所对应的其他教育类型而言,自由教育所对应的是职业教育,通识教育所对应的是专才教育。 国外对通识教育涵义的解释丰富多彩。第一个把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A.S.Packard),他认为,“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general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comprehen-sive)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3]一部分美国学者认为,“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专业性的教育,其目的在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4]西方对通识教育的界定是对古希腊的自由教育的批判改造与发展升华。 国内研究综述: 在我国,通识教育(这里主要指大学通识教育)通常指一种面向所有大学本科生的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能够善尽国家公民职责的非专业性非功利性教育。 通识教育概念至少可以从理念、制度、课程三个维度来理解: 通识教育,是一种关于如何办大学的理性认识, 是一种大学理念或者“一种大学观”, 是关于如何安排大学本科生学习过程的认识,是关于大学要培养何种人的认识,其核心命题是为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一部分什么样的人。[5]关于“通识教育”的涵义,国内的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哲学大师牟宗三看来:“通识教育不是简单指一个人懂得的许多,比如自然科学懂一点,人文科学也懂一点,美术音乐都懂一点,这样的话顶多不过是百科全书。可惜目前社会各界对通识教育恰恰有这方面的庸俗理解。换句话说,一种很普遍的对通识教育的认识误区是,认为通识教育的任务就是解决知识的广度问题。对此,浦家齐指出,通识教育的要义之一是求通,唯有在足够深度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学生领悟通达之道。大学教育必须拒绝肤浅,通识教育必须在少而精的课程框架内贯彻。[6]我们不能由于推行通识教育,就认为本科毕业生专业基础薄弱是正当的现象,更不能把大学本科变成为延长了学制的高中。 综合评述: 综上所述,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通识教育内涵及外延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各有差异,都有各自文化背景所影响的不同侧重点。但同时大多学者都认同,通识教育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德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通识教育理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近代产业革命以来大学教育走向极端专业化和功利化而伴随产生的一些弊端。 在了解上述学者对通识教育之内涵的见解后,笔者认为,通识教育之“通”,不在于通才,而在于贯通。通识教育不是简单地说知识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一种即使宽度有限但是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远比那种貌似无所不晓、却是浅尝辄止、每部分知识各自孤立的知识结构更能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